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9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首先在股部做4cm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瓣窦环包,矫正静脉()返流,同时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再由大隐静脉远端插入5F导管,光导纤维跟入,使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下肢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及其浅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结果术后当天可自由活动,术后8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无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深静脉瓣膜外修复处均无返流,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行、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42.
本研究旨在探讨穿孔素(perforin)基因PRF1突变是否为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基础。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31例SAA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PRF1外显子2(exon2)及外显子3(exon3);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与GenBank报道序列核对寻找突变位点;发现突变序列克隆入M13噬菌体载体中,对所得2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在SAA患者,发现了2处基因突变即822位C>T纯合子突变(无义突变)及907位G>A杂合子突变(Met303Val);rs88582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布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穿孔素基因突变可能是部分SAA患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34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1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MDS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计数20个核分裂相,根据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将患者分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和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0(6~83),22.5(5~90),13.5(1~48)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白血病转化率、死亡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71例MDS患者中44例(62.0%)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RA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频率分别为76.9%、55.8%、75.0%。各亚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中复杂核型(两种以上核型异常)最多,为21例(占异常染色体组的47.7%),其次为+8,-7,20q-,分别为8例、2例和2例,其他异常核型均为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的患者有28例(63.6%),〉5个组的患者有16例(36.4%)。71例MDS患者中有18例(25.4%)转化为白血病,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组的27例患者有5例(18.5%)转化为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组的28例患者有7例(25.0%)转化为白血病,25%患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为42个月;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的16例患者有6例(37.5%)转化为白血病,25%患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为6个月。71例MDS患者中死亡29例(40.8%)。存活42例(59.9%)。染色体核型正常组MDS患者中有8例(29.6%)死亡,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患者中有12例(42.9%)死亡,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患者中有9例(56.3%)死亡。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大干60个月、47个月和24个月。结论 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是影响MDS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陔指标反映MDS异常克隆负荷。  相似文献   
344.
目的:对治疗疫病的藏药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为COVID-19的藏药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来寻找藏医药的用药规律.结果:藏医治疗疫病以清热、化痰、消炎、活血、燥湿为主;药性多偏温,药味多偏甘、辛、苦,归经多入肺、胃经.结论: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藏医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以清热、凉血...  相似文献   
345.
郑海焕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丽水市中医院副院长兼科室主任,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40余年,执问经典而思路开阔,法崇先贤而师古不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心得,特别在治疗颈椎病、腰突症、骨性关节炎、各种骨折、脱位等方面造诣颇深,自成风格,笔者有幸随学,获益颇多。现将郑老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46.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环窄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因主动脉瓣环窄小行根部扩大及瓣膜置换患者为瓣环窄小扩大组,150例正常瓣环单纯行瓣膜置换患者为正常瓣膜组,143例主动脉瓣环窄小仅行瓣膜置换未行根部扩大术患者为瓣环窄小未扩大组。采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平衡3组之间基线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检测术后跨瓣压差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PTW校正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个月时,正常瓣膜组跨瓣压差为(26.79 ± 10.85)mmHg,瓣环窄小未扩大组跨瓣压差为(36.88 ± 19.27)mmHg,瓣环窄小扩大组跨瓣压差为(20.85 ± 6.25)mmHg,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瓣环窄小未扩大[β(95%CI):8.48(2.17~14.80),P=0.010]、术前跨瓣压差[β(95%CI):0.17(0.03~0.30),P=0.020]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跨瓣压差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瓣环窄小扩大[β(95%CI):-12.16(-21.79~2.52),P=0.015]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跨瓣压差升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瓣环窄小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后短期血流动力学效果较为理想,但其中远期临床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47.
<正>颈椎病是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颈椎综合征类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更为常见~([1])。西医常规以消炎镇痛及维生素B族营养调节神经为主要治疗手段,虽可一定程度缓解疼痛,但难以达到理想疗效,且西药副作用大,不宜长期用药。中医针灸、推拿具有疏通经络、活血祛瘀、扶正祛邪等多重功效,且费用  相似文献   
348.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方法 统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83年1月至2007年9月MM患者存活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07例MM患者中位存活3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髓外浸润、合并感染、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尿酸、骨髓浆细胞比例及形态、治疗后是否达到骨髓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CR)是本组MM患者存活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β2-微球蛋白、骨髓细胞分类中浆细胞类型和治疗后是否达到骨髓细胞形态学CR是MM患者存活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近20余年,MM患者中位存活近3年,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β2-微球蛋白、骨髓浆细胞类型和治疗后达否骨髓细胞形态学CR是影响存活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49.
84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发病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统计1983年1月至2007年6月确诊的84例MM患者骨病发病率,并对性别、年龄以及血清白蛋白、球蛋白、β2-微球蛋白、M蛋白、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尿酸、肌苷、尿素氮,骨髓浆细胞比例等骨病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MM骨病发生率83.3%;按骨病类型统计溶骨性病变发生率60.9%、病理性骨折为32.8%,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骨病发生部位统计,颅骨骨病发生率58%、肋骨骨病发病率42.0%,均高于四肢长骨(20.3%)(P<0.05)。2)实验室检查:MM骨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平均为33.13±6.09g/L、不伴骨病者为39±4.38g/L,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骨病的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平均为8.11±5.64mg/L、不伴骨病者为0.953±0.34mg/L,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骨病的MM患者血清球蛋白平均为53.40±28.39g/L、不伴骨病者为33.09±20.02g/L,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分类有不成熟浆细胞者骨病发生率96.1%、无不成熟浆细胞者为81.3%,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骨病的IgG型MM患者血清IgG平均为6818.64±2822.57mg/dL、不伴骨病者为2425.5±1430.48mg/dL,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骨病的MM患者血钙平均为4.86±3.19mmol/L、不伴骨病者为1.93±0.37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骨病的MM患者血尿酸平均为392.59±171.61umol/L、不伴骨病者为242.5±219.45u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分析: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是MM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骨病是MM的常见并发症,以II期、III期MM多见,扁骨受累多见,骨质疏松和溶骨性改变多见,且主要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3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