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老年脑卒中平衡功能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的易化技术(PNF),MRP组采用MRP。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RP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2组间比较,MRP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池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其中的46例多重耐药HBV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法检测核苷类与核苷酸类联合处理对多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在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在11 8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3658例(31.0%)检出核苷(酸)类耐药相关突变,其中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592例(70.9%),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突变665例(18.2%),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293例(8.0%),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62例(1.7%),同时针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的多重耐药(MDR)突变46例(1.3%)。对46例多重耐药感染样本的克隆测序显示,40例样本在同一病毒基因组上检出MDR突变,其他6例样本的MDR突变则存在于不同的HBV基因组中。基因型分析显示共有15种病毒变异形式,同时耐LAM(或LdT)和ADV,以及同时耐ETV和ADV的MDR株分别为10种和5种。体外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ETV(或LAM)和ADV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MDR HBV的复制,但对野生株无类似效果。临床用药方案分析显示,多重耐药HBV感染常出现在LAM(或)LdT、ADV、ETV序贯治疗的患者,以LAM→ADV(22例)和LAM→ADV→ETV(10例)最多见,发生多重耐药后大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LAM+ADV或ETV+ADV联合挽救治疗可成功将大多数多重耐药HBV的DNA复制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我国MDR HBV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型分析和临床观察均证实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DR HBV复制。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与临床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有关,密切监测病毒应答及耐药突变对于临床尽早制定最优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MC+PEEK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一种单独使用无前方钢板的MC+PEEK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44例采用椎间盘摘除,应用该融合器内植自体髂骨行椎间融合术,以术后X线片和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获随访6~40个月,平均26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术后3d和3、6、12、18、24、36个月复查X线片未见融合器松动和移位,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未出现相关内固定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20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6.30分.结论 采用此融合器无需使用前方钢板,手术创伤小,避免了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由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北京市临检中心购买的室间质评样本,按照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乙肝五项,共检测了450份。结果:HBsAg、HbsAb符合率为100%,HBeAg、HBcAb符合率为98%,HBeAb符合率为95%结论:参加临床免疫室间质评工作,提高了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精密、具有完全可信性的实验结果,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2种荧光定量PCR扩增仪测定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的结果是否一致。方法:用2台PCR扩增仪同时对20份标本进行检测,观察2台荧光定量PCR定量扩增仪对HBV DNA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对20份标本HBV DNA含量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良好(r=0.96)。结论:通过2种荧光定量PCR扩增仪对20份随机样本的检测结果比较,2种仪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同时检测HBV DNA。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7.
药物洗脱支架是在普通支架上均匀涂有雷帕霉素及控制药量释放的聚合物,同时支架上还涂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防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形成。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介入治疗新的里程碑。研究表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降低患者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发生率。药物洗脱支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术前、术后0h、6h抽取病人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TNF-α、IL-8血浆浓度。结果同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肺灌注组术后0h、术后6hTNF-α与IL-8血浆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CPB心脏手术可引起术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的升高,CPB术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降低术后TNF-α、IL-8水平。  相似文献   
39.
<正>患儿,男,6岁,足月顺产,第2胎,母乳喂养。患儿5岁时出现多饮多尿、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当地医院查血肌酐218μmol/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症治疗无好转,于院外口服中草药治疗。6岁时当地医院复查尿蛋白(++)、血肌酐335μmol/L,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父系、母系均无类似疾病,亦无其他遗传病和传染病史。患儿同胞姐姐,8岁,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 0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集中医体质信息,以体质聚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中医体质频次分别为痰湿质(21.7%)、血瘀质(16.9%)、湿热质(15.3%)、阳虚质(14.2%)、阴虚质(9.6%)、气虚质(7.9%)、气郁质(7.4%)、特禀质(4.8%)、平和质(2.2%);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影响斑块形成的主要体质类型。结论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