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weighted,APTw)和T2 mapping定量参数对直肠癌化疗和未化疗病灶对比研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46例行盆腔3.0 T MRI扫描的直肠癌患者信息,分为化疗组15例(A组)和未化疗组31例(B组).扫描序列包括APTw、T2 mapping等,由2名放射科医师参照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RI,DCE-MRI)图像提供的解剖位置,选取APTw和T2 mapping参数图像对应的轴位最大病灶层面,分别将三个ROI放置在此层面的病灶上,测量其APTw值和T2值.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2名医师所测得数据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APTw、T2值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APTw-T2 mapping联合参数的预测值;分别评估两组间有差异的参数的ROC曲线.应用Delong检验比较APTw、T2 mapping及联合参数之间的效能差异.结果2名医师所测量的各参数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A组和B组的APTw值、T2值分别为1.52%±0.56%、(72.67±8.56)ms和2.88%(0.77%)、86.31(8.77)ms,A组均低于B组(P<0.05).APTw值和T2值区分A组与B组病变的AUC分别为0.934和0.923.APTw和T2值区分两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阈值分别为93.5%、93.3%、2.11%和90.3%、86.7%和80.79 ms.APTw-T2 mapping预测值鉴别两组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1、100%和96.8%.Delong检验显示APTw-T2 mapping、APTw和T2 mapping两两之间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Tw和T2 mapping均能很好地定量区分直肠癌化疗与未化疗的病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因腰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lower back pain,LBP)患者脑灰质体积及基于小世界网络方法的脑结构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LBP患者及2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进行了fMRI扫描.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为了反映整体网络效率,通过脑网络的统计研究来比较两组间脑网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BP涉及多个脑功能区灰质体积减小(P<0.001);LBP的大脑网络表现出明显更长的特征路径长度(P<0.001),更低的集聚系数(P=0.001)、全局及局部效率(P<0.001),并倾向于具有不稳定且效率低下的大脑网络结构.此外,LBP患者在多个脑区均呈现了功能连接性的显著降低(P<0.001).结论LBP引起多个脑区灰质萎缩及脑网络结构拓扑属性损害,为揭示LBP疼痛调节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病例女,59岁。外院门诊体检行CT检查时发现腹腔占位。患者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1周后入我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估T-PACS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2016级医学影像专业2班及3班随机分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T-PACS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片-观片灯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采用相同试卷进行单元测试及问卷调查检验学习效果.结果 试验组授课满意度及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采用T-PACS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旨在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myocardial strain,MS)用于定量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临床治疗后随访复查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的功能情况。方法 纳入于我院确诊为CTO、并于治疗前后两次均完成CMR扫描病人13例,复查时间范围259~1168天。采用CVI 42软件测量左右心室结构功能参数及RV MS参数,比较CMR复查前后各参数差异性。结果1、就左心室结构功能参数而言,CTO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2、就右心室参数而言,RVEDV、RVESV较复查前明显增大(分别为144.52±25.14 vs 118.46±28.08 mL,P=0.02;71.51±14.59 vs 55.62±15.93 mL,P=0.014),RVEF等及各应变、应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TO患者在经治疗随访500.08±228.34天后,RVEF及MS保持稳定,但可观察到RVEDV、RVESV增大改变。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全肾灌注成像去除动脉期数据对肾透明细胞癌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Revolution CT肾脏增强及灌注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10例。采用Revolution CT机轴扫模式进行灌注扫描,采用CT Perfusion 4D肾脏灌注软件包进灌注成像分析,对所有图像均进行2次后处理,第1次选择所有的灌注数据为A组;第2次去除第9~15期数据,共测量16期,为B组。选择右侧肾门水平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获得血流量(BF)图、血容量(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及表面通透性(PS)图。分别对比2组肿瘤与正常肾皮质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并比较A组和B组间肿瘤、正常肾皮质间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中肿瘤较正常肾皮质的BF值及PS值均减低(P均<0.05),BV及M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病变侧各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正常肾皮质的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余灌注参数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灌注扫描时间为600 s时,去除动脉期数据后测量的肾透明细胞癌各灌注参数值与包含动脉期数据测量的结果无差异,去除动脉期的数据可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模型对两者鉴别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肝脏1.5 T MRI-DWI、e DWI、HB DWI序列患者资料,测量比较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单指数模型ADC值、Standard ADC值、双阶单指数模型D-mono、D*-mono、fmono值、双阶双指数模型D-Bi、D*-Bi、fBi值、HB DWI拉伸指数模型DDC、α值的差异。结果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组的ADC、Standard ADC、D-mono、D*-mono、fmono、D-Bi、D*-Bi、fBi值、D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Standard ADC、D-mono、fmono、D-Bi值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Standard ADC值诊断效能优于ADC值(P0.05),D*-Bi、fBi、HB DDC诊断效能明显弱于ADC值(P0.05)。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两者鉴别,单指数模型ADC、Standard ADC,双指数模型D-mono、fmono、D-Bi值的诊断效能较好,其中多b值单指数模型Standard ADC值诊断效能相对优于传统单b值单指数模型ADC值。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微创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结果: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扩张至F14-16,建立通道成功100%,结石的清除率94.4%。术后配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总排净率为100%,平均术后住院7 d。结论: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目标准确,肾组织损伤小,术中安全,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