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行再次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的术中出血原因,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将行再次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145例纳入实验组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同时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非瘢痕子宫产妇217例作为对照组,将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实验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至术毕时间、剖宫产总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手术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血红蛋白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实验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t=1.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术中大出血6例,发生率为4.14%。因胎盘因素出血者占5例,其中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者出血量大,2 000-2 100mL。结论瘢痕子宫使剖宫产术中出血增加,胎盘位于瘢痕处者可造成术中严重大出血。故应对孕妇的生产条件进行客观评价,控制剖宫产指征,以减少瘢痕子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23岁,2006年8月31日突发头痛伴呕吐4 h入院,既往体健.体检:颅神经未见异常,右肢肌力Ⅳ~+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评价颅内动脉瘤更为合理且准确的方法。方法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86例行CTA检查,22例行MRA检查,9例行CTA和MRA联合检查。结果MRA检查的56个动脉瘤中直径≥5mm者27个,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达96.30%(26/27);直径<5mm者29个,诊断符合率为37.93%(11/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4,P=0.000)。CTA检查的110个动脉瘤中直径≥2mm者104个,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达96.15%(100/104);直径<2mm者6个,诊断符合率为16.67%(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59,P=0.000)。结论MRA及CTA在一定条件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能力与脑血管造影相当,尤其是CTA检查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4.
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主诉右额肿物1年余,头痛1周。患者于1年前右前额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肿物,无局部红肿、发热及压痛,随后逐渐增大。1周前出现持续性头痛,可忍耐,自服“去痛片”无效。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及疫区接触史。体格检查:神清语利,右额有一约4cm×4cm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界限不清,不能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右侧视乳头水肿。左侧肢体肌力Ⅳ级+,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影像学表现:CT显示,右额镰旁类圆形稍混杂密度影,较为均匀,边界较清晰,未见钙化影,有明显的不均匀强化效应,中心可见低密度影,肿物周围有低密度水肿…  相似文献   
65.
脑灰质异位的MRI诊断(附六例报告)刘梅丽韩彤张蕾莉脑灰质异位为灰质发育异常所致,属先天性疾病,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有所报道,我院6例均经MRI证实,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6~40岁,平均年龄14.7岁,病程半个月至15年不等...  相似文献   
66.
我院自 1988年以来 ,手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类肿瘤 5 1例 ,约占我院同期颅内肿瘤的 1% (5 1/484 5例 ) ,现将收治情况报告如下 ,并就其临床和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全组颅内生殖细胞类肿瘤共 5 1例 ,男性 32例 ,女性 19例 ,男女之比为 1.7∶1。年龄 1~ 5 8岁 ,平均 17.7岁。全部行头CT检查 ,4 5例行头MRI检查。37例有头痛、呕吐 ;16例有视力障碍 ;其余常见症状依次为内分泌失调、癫痫、共济失调和定位体征 ,病程 4个月~ 1年。术中所见肿瘤位于松果体区及后颅窝 2 7例 ,鞍上区 12例 ,脑室内和脑实质内 12例。病理类型 :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67.
<正> 为了探索微量元素与职业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关系,于1986年7月至1988年7月两年内共测定职业性白细胞减少症100例和118例健康人头发中必需微量元素锌、铁、铜、锰、硒、钴、钼,人体必需宏量元素镁及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铅。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应用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和灌注成像 (perfusionimaging,PI)观察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半暗带的转归。方法 对 41例发病 2~ 72h(其中 3 1例发病 <6h ,为超急性期脑梗死 ;10例发病 7~ 72h ,为急性期脑梗死 )的脑梗死患者行MR扫描 ,并使用平面回波技术(echoplanarimaging ,EPI)进行DWI检查。全部病例在治疗后 1~ 2个月行MRI复查。将发病时DWI呈异常高信号 ,而于复查时T2 WI呈正常信号的脑组织定义为影像半暗带 ;将发病时DWI呈高信号而复查时T2 WI亦为高信号的组织定义为病灶中心区。以年轮状方式由外向内测定上述 2个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同时 ,对发病 <6h的患者中的 17例行表观扩散系数比率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ratio,ADCR)测定 ,并对 10例行动态对比剂增强血流灌注成像。结果  3 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在首次发病时T2 WI未能提示梗死灶 ,19例仅提示病变处血管流空信号消失 ;10例急性期脑梗死T2 WI均可见局部异常高信号 ;同一时期DWI于全部 41例明确显示梗死灶。超急性期脑梗死经治疗后 ,最终梗死灶的面积较首次DWI上异常高信号区域的面积减小 (t =17,P <0 0 1)。病灶中心区周边的影像半暗带呈可逆性转归。起病初期DWI上  相似文献   
69.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特点,并与常规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MRI扫描显示.23例患者中20例呈单发病灶,4例伴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多发病灶.T1WI呈点状或片状稍低信号改变.T2WI呈短条形或条形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放射状线样强化改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于静脉期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SWI可见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与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其病灶显示范围更全面、广泛,且图像更加清晰.结论 SWI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快捷、无创,可替代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筛查及手术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建立一种基于临床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系统。方法 选择发病9小时内完成多模式MRI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按照改良的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和预后不良组(2~6分)。评价两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基线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体积、基线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体积以及由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图像分析方法获得的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等临床/影像信息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分析筛查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预后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获得各变量的阈值评分,整合后获得临床/ADC评分,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评分模式判断预后的效能。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年龄、基线NIHSS、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实际最终梗死体积和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和基线NI HSS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风险因素,构成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的四个因素。应用ROC分析获得以上四个变量判断预后不良的阈值分别为>58岁、>5.84 ml 、>10.6 ml 和>12分。该评分系统的AUC最大(AUC=0.878,P<0.01),其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效能最高,其次是实际最终梗死体积(AUC=0.802,P =0.001)、预测最终梗死体积(AUC=0.797,P =0.001)、预测梗死核心体积(AUC=0.739,P =0.01)、基线NIHSS(AUC=0.759,P =0.005)、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AUC=0.719,P =0.018)和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AUC=0.693,P =0.037)。其中,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与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AU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3,0.035和0.01)。结论 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比基线NIHSS评分和各影像参数判断90 d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效能高;制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临床和影像信息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