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超声、CT、MRI、间位碘苄胍(^131I—MIBG)、尿香草扁桃酸(VMA)、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对肾上腺小病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肾上腺小病灶的术前辅助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位诊断符合率:超声86.0%、CT93.1%、MRI95.7%,^131I—MIBG、VMA对儿茶酚胺症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2%、82.4%,血浆皮质醇对皮质醇症的定性诊断符合率100%,血浆醛固酮对原醛症的定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CT、MRI对肾上腺小病灶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VMA、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分别对儿茶酚胺症、皮质醇症、原醛症定性诊断有较高的意义。^131I—MIBG对儿茶酚胺症有较高的定性与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42.
MRI新技术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常规MRI检查主要包括SE序列的T1WI和T2WI、FLAIR序列及磁共振脊髓成像,近年各种功能性MR新技术在脊髓的应用亦日益普遍。本文扼要介绍了脊髓常规MRI检查。并着重回顾和总结了近年各种新技术在脊髓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3.
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对大鼠脑梗死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和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疗效和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用MRI、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针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RI显示电针组大鼠的梗死区面积比对照组的明显缩小(P〈0.01);光学显微镜下,电针1d组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的缺血性损伤与对照组l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7d与对照组7d相比,细胞损伤程度和受损细胞数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子显微镜下,电针组缺血边缘区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如腺粒体的肿胀、嵴的破坏及核蛋白体变性程度均比对照组轻。结论电针穴位刺激能减小脑梗死面积并对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45.
46.
目的 :分析Moyamoya病的CT、MRI、MRA和DSA的综合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CT、5例MRI及MRA、12例DSA的影像资料 ,比较各自的特点。应用GE 1.5T超导型MR系统行SE、FSE序列MRI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A。结果 :CT显示低年龄组 (<30岁 )主要为多发性皮层下缺血并不对称性皮质萎缩。高年龄组 (>30岁 ) ,主要以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脑萎缩 ,或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显示闭塞血管流空效应消失 ,侧支循环流空信号增多 ,脑实质缺血或出血改变。MRA直接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及侧支血管网。与DSA对比 ,MRA能够准确地显示闭塞或狭窄的大血管和代偿的侧支血管网。结论 :CT平扫仍是发现Moyamoya病继发病变的常规方法 ,MRI和MRA相结合可正确诊断Moyamoya病 ,避免或减少血管造影的次数。  相似文献   
47.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发生颅内转移是十分常见的。有资料统计 ,脑转移瘤的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 5 %~ 2 0 % ,过去多在 10 %左右 ,现大多为 2 0 %左右 ;但亦有资料统计 ,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40 %。脑转移瘤中约 60 %~ 85 %为肺癌的脑转移 ;此外 ,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绒毛膜癌、睾丸癌和黑色素瘤等亦可发生脑转移 ,淋巴瘤和白血病亦可累及脑内 ,鳞癌及肉瘤较少发生脑内转移 ,少数脑转移瘤无法找到原发病灶。肺癌脑转移发生率较高 ,除了肺癌本身发病率高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肺癌的肿瘤细胞可由肺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 ,而其他肿瘤的…  相似文献   
48.
骨关节炎早期主要是软骨改变,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进步,对关节软骨病变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临床疗效评价有重要的意义.在复习关节软骨正常生化成分与结构、早期病理改变及MR成像基础上,就早期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改变的MR成像的技术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9.
MRI形态学指标在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义  汤彦  周全  刘斯润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08-1109
目的 :评价MRI形态学指标在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I检测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患者主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及右室流出道宽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前后径、右房横径、右房长径等指标 ,与相应CR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比较。结果 :MRI与CR胸片测定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分别为 ( 16 5± 2 7)mm、( 17 7± 3 5 )mm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RI与彩超测定主肺动脉宽径、室间隔厚度分别为 ( 3 1 4± 5 3 )、( 2 5 1± 3 8)mm ;( 16 5± 3 1)mm、( 11 6± 2 0 )m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RI与彩超测定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后径、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分别为 ( 3 2 2± 7 3 )mm、( 3 3 9± 7 7)mm ;( 2 4 9± 6 9)mm、( 2 3 1± 6 2 )mm ;( 4 0 0± 7 1)mm、( 3 9 3± 9 8)mm ;( 4 4 8± 7 1)mm、( 4 3 8± 10 1)mm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于临床确诊的病人 ,MRI右下肺动脉、MRI主肺动脉、彩超主肺动脉与CR胸片右下肺动脉检测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1 7%、10 0 0 %、5 0 0 %、91 7% ,MRI主肺动脉与彩超主肺动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MRI、彩超与CR胸片对肺心病诊断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 10 0 0 %、10 0 0 %、41 7% ,MRI、彩超与CR胸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手术治疗方案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影像资料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χ2检验分析轴位CT及三维CT对骨盆骨折诊断的差异。结果149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确诊髂骨骨折19例、骶尾骨骨折4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30例及髋臼骨折57例;关节脱位21例、耻骨联合分离5例。轴位CT组与三维CT组间比较在髋臼骨折及骶尾骨骨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关节脱位及耻骨联合分离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有17例,其中膀胱破裂8例、后尿道损伤5例,盆腔血肿4例。149例患者术后复位效果中解剖复位64例,满意75例,不满意14例。获得随访20 d至83个月。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97例,良45例,可7例,优良率95%;X线标准:优95例,良45例,可9例,优良率94%。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表面遮盖重建(SSD)以最直观、全面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图像肯定并明确螺旋CT对骨盆骨折的分型;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的选择和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前、术后影像检查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