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鼻窦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加深了对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照鼻窦Waters′位和侧位平片对变异较大的蝶筛窦在上述位置的投影的认识无疑可提高对蝶筛窦病变的诊断。本文收集了一组250例鼻窦CT和平片齐全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在平片上对蝶筛窦某些发育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32.
MR弛豫技术与双能X线吸收法评价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弛豫技术及参数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诊断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优劣.方法 雌性3月龄大鼠30只,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去势骨质疏松造模组(每组15只).30只大鼠造模前及造模12周后分别行DXA测量,测量参数包括全身骨量(BMC)、全身骨密度(BMD)、左侧股骨骨密度(Hbmdl);造模成型后,在MR 1.5 T成像系统下完成:(1)多回波快速梯度脉冲序列,分别以不同回波间隔测量T_2~*;(2)多回波快速SE序列测量T_2图(T_2map);(3)SE序列测量T_1map;(4)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各指标参数的差别,用Fisher检验筛选对骨质疏松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最后分别提取2组大鼠的股骨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病理组织学证实骨质疏松组造模成型;(2)成模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间DXA的参数(BMC、BMD、Hbmdl)经Fisher检验,筛选出BMD为判别指标,其判别正确率为86.7%;(3)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之间所测得的2组MR弛豫数据值[T_2~* 1000、横向弛豫率(R_2~*)1000、T_2~* 500、R_2~* 500、T_2~* 400、R_2~* 400、T_2 ~* 300、R_2~* 300、T_2~* 200、R_2~* 200、T_2~* 100、R_2~* 100、T_2map、R_2map、T_1map]作两样本t检验,t值分别为6.20、4.79、5.18、5.22、5.59、4.37、6.14、5.12、5.09、4.99、5.57、4.84、4.07、2.98、6.75,除R_2map P=0.07以外,其余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A、B 2组MR弛豫和双能DXA的17个参数(T_2~* 1000,T_2~* 500,T_2 ~* 400,T_2~* 300,T_2~* 200,T_2~* 100,T_2map,R_2~* 1000,R_2~* 500,R_2~* 400,R_2~* 300,R_2~* 200,R_2~* 100,T_1map,BMC,BMD,Hbmdl)经Fisher检验,17个参数中T_2map和T_1map 2个指标对骨质疏松的表达较佳,其判别正确率为100%.结论 MR的T_2map是骨质疏松的较佳判别指标,在MR弛豫技术的运用中,磁场的稳定性是重要的;而MR弛豫技术与DXA结合可更精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相似文献   
33.
辐射剂量对头颅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辐射剂量行颅脑CT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用 110~ 14 0kV ,180~ 36 0mAs分四组行轴位平扫 ;各影像按颗粒均匀性、脑灰白质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射线硬化等积分评定质量。结果 :共扫描 192次 ,12 0kV、2 40mAs以上组影像质量均达优良 ;130kV、30 0mAs以上组优片率更高。结论 :采用适当辐射剂量 ( >12 0kV、2 40mAs)行颅脑CT扫描能提高密度分辨力 ,增加SNR ,改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34.
常规MRI正常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弥散张量成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MRI(diffusion-tensor MR imaging,DTI)对于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而常规MRI所见为正常病例的评估能力。方法选择20例常规MRI所见为正常的足月HIE患儿,以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分组进行常规MRI、DTI扫描,测定两组新生儿相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Da)、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相对各向异性值(relative anisotropy,RA)。用Student t—test法检验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彩色FA图和彩色编码张量图。结果两组新生儿的Da在侧脑室前角前外侧白质、内囊后肢,放射冠各个感兴趣区均无显著性差异,而FA和RA值各感兴趣区则有明显差异,表现为HIE患儿FA值和RA值的下降,并且Da的高低与孕龄的长短有一定相关性。结论FA和RA是HIE患儿白质损伤或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结合彩色FA图和彩色编码张量图可对患儿白质髓鞘的损伤作出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并可能在今后评估患儿的预后转归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手术治疗方案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影像资料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χ2检验分析轴位CT及三维CT对骨盆骨折诊断的差异。结果149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确诊髂骨骨折19例、骶尾骨骨折4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30例及髋臼骨折57例;关节脱位21例、耻骨联合分离5例。轴位CT组与三维CT组间比较在髋臼骨折及骶尾骨骨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关节脱位及耻骨联合分离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有17例,其中膀胱破裂8例、后尿道损伤5例,盆腔血肿4例。149例患者术后复位效果中解剖复位64例,满意75例,不满意14例。获得随访20 d至83个月。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97例,良45例,可7例,优良率95%;X线标准:优95例,良45例,可9例,优良率94%。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表面遮盖重建(SSD)以最直观、全面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图像肯定并明确螺旋CT对骨盆骨折的分型;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的选择和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前、术后影像检查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表面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ping,ADCmap)对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磁共振T1加权(MRI T1 W)、T2加权(T2W)和水抑制反转恢复成像(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DWI对70例各期脑梗死病人进行86人次MRI检查,并作ADC图,测定病灶ADC平均值及病灶中心至边缘的值。结果:在超急性脑梗死病例中,DWI和ADC图均表现缺血,病灶中心至边缘的ADC值呈梯度增高,但T2及FLAIR成像均正常,病灶的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呈由低向高变化趋势。结论:对急性脑缺血病变,DWI比T2W和FLAIR更敏感,ADC图可量化缺血程度,二者结合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的转归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1H-MRS相对定量指标脂肪分数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关系,探索脂肪分数能否如骨密度一样成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可靠指标。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14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1H-MRS评价骨质疏松的中英文文献,提取文献中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的相对定量指标(脂肪分数),以及脂肪分数与骨密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r值。采用review manager 5.0统计学软件对纳入文献的脂肪分数进行Meta分析,获得汇总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并对脂肪分数与骨密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r进行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英文7篇,中文2篇),共499例病人(正常组210例,骨质疏松组2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组的脂肪分数高于正常组,汇总WMD为9.25(95%CI:6.95~11.56);通过合并Pearson相关系数r分析,脂肪分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0.59,95%CI:-0.76~-0.42)。结论 1H-MRS测量的脂肪分数在评价骨质疏松症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双能X线吸收法的补充检查。其能否像骨密度一样成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可靠指标,可行性及准确性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对40名非运动员(正常组)和17例专业曲棍球运动员(运动组)的双膝关节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DTI扫描,生成DTI伪彩图,于连续两个髌软骨最大层面上选择5个ROI(内侧、偏内侧、中间、偏外侧、外侧),测量各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运动组右侧髌软骨各部位的FA值减小,MD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左侧髌软骨上层偏外侧、外侧及下层偏外侧MD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运动组左、右髌软骨各部位的FA和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右侧髌软骨的上层内侧与外侧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 P=0.012)。结论 FA值和MD值能够体现髌软骨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量化髌软骨早期损伤的生化改变。DTI技术可以对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不同程度早期损伤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患者男,29岁。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上腺肿块入院。MR平扫示:左侧肾上腺区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大小为3.0 cm×4.0 cm×2.0 cm,边缘光滑,其内见小片状更长T1、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明显,其内可见低信号区。ECT示:左侧肾上腺I-MIBG髓质显像阳性。血液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行左肾上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侧肾上腺增大,在肾上腺中部可见一个与MR影像相符的实性肿物,约4.0 cm×3.0 cm×2.0 cm大小,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理所见:肿瘤与周围肾上腺组织分界清晰,由不规则扩张的管或腺样腔隙组成,其内衬上皮样、内皮样及间皮样细胞,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