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县是黑龙江省大骨节病重病区。自1981年以来,大骨节病防治以补硒为主,换粮、改水、的综合措施,使病情明显控制。1987年9月经省大骨节病防治效果专家考核组考核,认定达到基本控制水平。在巩固防治效果基础上,对病区进行了病情监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选点1993年根据《黑龙江省大骨节病防治规范》[1]和林口县大骨节病考核资料随机抽15个病村进行临床病情监测。并在其中选13个村进行X线病情监测,选8个村进行发硒监测,监测的村占病区村数的18.52%。2.监测对象6-13岁儿童3.监测方法门临床材料:根据《地方…  相似文献   
12.
杨明军  刘怀忠 《河北中医》2004,26(6):450-451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麻醉下松解术、手术治疗等,但或因疗程长、见效慢,或因痛苦大、有一定危险性,而不易为患者所接受。2001~2003年,我们采用推拿手法分期治疗肩周炎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的应用.方法 选择胸腹联合扫描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条件扫描.B组15例设定噪声指数9.0进行自动毫安扫描,获取原始扫描图像;使用加噪声指数软件对B组图像进行加噪声指数处理,得到多组模拟噪声指数的图像,对各组图像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C组10例为临床验证组,从B组得到的数据经10例扫描以验证.结果 设定噪声指数为12,胸腹联合自动毫安扫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辐射剂量较常条件扫描平均下降38.8%,较噪声指数为9.0平均下降27.4%.结论 设定适当的噪声指数行胸腹联合CT自动毫安扫描,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有2种方法,时间飞跃技术(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CE-MRA)。3D-TOF-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由于其操作简便、无需造影剂、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成像,但扫描时间较长,笔者结合并行采集技术(ASSET),其扫描速度明显加快,椎动脉起始段伪影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腹CT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改变噪声指数、接受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变化。[方法]选择全腹检查成人患者40例,随机分成4组。A组作为参照组采用常规腹部扫描参数,B、C、D组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分别记录各组扫描平均mAs、CTDIvol、DLP,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动毫安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参数扫描有显著下降,噪声指数越高,扫描剂量越低,图像质量亦会随之下降。[结论]应用适当的噪声指数进行全腹CT自动毫安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显著降低患者能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CT、常规MRI及DWI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患者的CT、常规MRI和DWI资料,比较它们对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结果本组16例患者,CT共检查出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2个,常规MRI发现14个,DWI图像发现19个。结论 DWI序列发现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最敏感,与CT及常规MR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RI联合DWI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显优于CT及常规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评价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用于体检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16例人员选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比较所有体检人员的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情况、不同性别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情况,并对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16例体检人员中,采用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正常21例,占18.10%;冠状动脉病变阳性95例,阳性检出率为81.90%。其中冠状动脉病变轻-中度狭窄共70例,重度狭窄15例,单纯肌桥病变10例。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方面,年龄40岁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更高,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分布方面,男性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显示总质量评分为(3.64±0.76)分。结论:作为一种无创、快速以及便捷的临床成像方法,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对冠心病进行早期筛查,且显像质量较高,值得在今后体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林口县近40年的克山病病情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急克自1955年有记载开始到1982年共发病2446例,死亡490例,平均每年发病94例,死亡19例,这期间共有6次流行高峰,其中,1961年和1970年两次较为严重.发病率均高达90/10万以上.全县1972年以来采取以口服亚硒酸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当年发病率降为49.88/10万,病情显著下降.1982年后已连续11年无急克、亚急克病人发生,1985年以来也无自然慢克出现,克山病防治工作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大的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从专业设置到学生数量均比20世纪80年代好得多,2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万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是明显滞后于其他教育产业。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953所,比上年减少307所;招生155.31万人,比上年增加2763  相似文献   
20.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位,是由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而形成的一个完整有机的群体,其凝聚力、战斗力、适应力、进取力、创新力如何,会受到不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大环境、学校党政领导、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对班组织的领导监督和科学管理等,但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即自身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