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甲状腺病变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扫描甲状腺病变初诊患者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8岁~78岁。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直接增强扫描,双期管电流分别为60mA,120mA,延迟25s及65s。分析病变在增强扫描双期CT值及其变化,将其强化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应用SPSS 1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组甲状腺病变在动脉期强化程度存在差异(P〈0.05),静脉期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表现为高/低密度区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Ⅰ型)者最多,共6例(46.2%);高密度区强化程度降低,低密度区强化程度增高(Ⅳ型)者5例(38.5%)。甲状腺腺瘤9例(100%)表现为高/低密度区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Ⅱ型)。甲状腺炎5例(100%)表现为Ⅰ型强化。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表现为Ⅱ型者最多,共16例(80%)。甲状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静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Ⅰ型,5/5)。甲状腺恶性病变淋巴结形态多规则(9/12),边缘多清楚(10/12),密度多不均匀(8/12),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Ⅱ型,11/12)者居多。结论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Ⅱ型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表现为Ⅰ型和Ⅳ型强化,甲状腺炎多表现为Ⅰ型强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2 例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2 例均为女性.1 例临床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超声、CT 、MRI 示左肾上极实质内直径约7 cm 实性占位性病变,其中散在囊腔样结构;1 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超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源性肿瘤DWI影像表现及ADC值,其中良性15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恶性8例,包括恶性神经鞘膜肿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2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b=0,800s/mm^2的EPI序列,选取肿瘤组织最大层面,测量全部肿瘤组织的平均ADC值及弥散受限最显著区域ADC值。结果良性及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8±0.37)×10^-3mm^2/s及(154±047)×10^-3mm^2/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及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弥散受限最显著区ADC值分别为:(1.54±0.35)×10^-3mm^2/s及(0.98±0.3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弥散受限最显著区ADC〈1.50×10^-3mm^2/s为阈值,诊断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准确性为739%。结论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可应用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ADC值有助于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DWI中ADC值预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于治疗前行MRI及DWI,测量肿瘤平均、最高及最低ADC值,于治疗中(放疗剂量达50 Gy)、治疗末再次行MRI,计算肿瘤消退率。分析治疗前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比较治疗末完全缓解(CR)患者及非CR患者治疗前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前ADC值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最高ADC值与治疗中消退率呈负相关(r=-0.463、-0.552,P均<0.001)、与治疗末消退率呈负相关(r=-0.504、-0.481,P均<0.001);CR患者及非CR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分别为(0.98±0.12)×10-3 mm2/s及(1.14±0.13)×10-3 mm2/s,最高ADC值分别为(1.16±0.21)×10-3 mm2/s及(1.42±0.23)×10-3 mm2/s,CR与非CR患者治疗前平均及最高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1.09×10-3 mm2/s为界值,其预测同步放化疗后CR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2.5%、76.0%及80.0%,曲线下面积为0.816。结论 治疗前肿瘤平均及最高ADC值可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有望为个体化治疗鼻咽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