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8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和哈萨克族(哈族)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尿酸(UA)、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2011年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采集汉族、维族和哈族人群血液标本,检测血清UA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代谢指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含量,分析内脏脂肪素与UA、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汉族、维族和哈族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分别为(38.42±33.60)、(32.68±26.87)和(86.36±17.68)ng/mL,哈族高于汉族和维族(P均<0.05)。汉族UA升高组、TG升高组、HDL-C降低组及肥胖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维族UA升高组、TG升高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哈族UA升高组、肥胖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3个民族内脏脂肪素与UA均呈正相关(r汉=0.305,P<0.01;r维=0.130,P<0.05;r哈=0.137,P<0.05)。汉族和维族血清内脏脂肪素与TG均呈正相关(r汉=0.260,P<0.01;r维=0.178,P<0.01),汉族内脏脂肪素与HDL-C呈负相关(r汉=-0.105,P<0.05)。 结论:血内脏脂肪素水平存在民族差异,且在UA代谢和脂代谢紊乱过程中有改变。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我国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及三间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抽样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市为单位抽样,首先计算各城市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使用Meta分析对城市患病率进行加权,获得各区域以及全国的患病率及其95%CI,并进一步描述其空间(区域)、时间(年份)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分布特征。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28 419 264人,其中骨关节伤病患者705 793人。2013—2017年城镇医保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为141.5(95%CI:90.4~203.7)/万人,其中非特指或多关节疾病、膝关节疾病和肩关节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101.6(95%CI:63.5~148.4)/万人,22.5(95%CI:15.1~31.4)/万人和10.9(95%CI:6.4~16.4)/万人;就空间分布而言,骨关节伤病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差异较大,华北地区最高,达310(95%CI:12.6~989.7)/万人、西南地区最低,为59.0(95%CI:37.5~85.2)/万人;就时间分布而言, 2013—2017年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从2013年的111.1(95%CI:56.0~182.5)/万人上升至2017年的175.5(95%CI:116.8~245.5)/万人;就人群分布而言,女性人群的患病率为149.1(95%CI:94.2~215.9)/万人,高于男性133.6(95%CI:86.2~190.9)/万人,膝关节疾病、非特指或多关节疾病,以及骨关节伤病整体在较大的年龄组中患病率较高,而肩关节疾病的患病率在40~59岁达到峰值[20.6(95%CI:12.5~30.5)/万人]。结论 2013—2017年城镇医保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在华北地区最高,且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具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在0~17岁人群中最低,而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最高。  相似文献   
33.
目前,全球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占成人心血管病死亡原因的首位。据推算,中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753142例,较2016年增长13%[1]。自1977年实施全球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裸金属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的出现降低了PTCA后血管弹性回缩和急性闭塞的发生率[2]。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但仍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较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这些问题促进了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的研究进展,并使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DCB主要应用于ISR的优化治疗,而其在许多常见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文将回顾DCB的理念和研究历程、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及现有的临床证据,概述DCB应用于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是评价心力衰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开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预后风险预测研究,对量化疾病风险、落实分层管理、优化临床决策、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全面提升我国急性心力衰竭医疗质量至关重要。近20年来,国外学者已开发出数十个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及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我国学者也开发出了近十个基于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但目前国内指南中尚无推荐使用的急性心力衰竭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重点概述现有模型局限性及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整合多源数据、挖掘新兴生物标志物、构建多基因风险评分、优化机器学习方法、推进模型适用性调整及拓宽应用渠道等,以期为国内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牙拔除术对头颈部放射治疗后患者发生放射性颌骨骨髓炎(osteoradionecrosis,ORN)的影响。方法收集8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经x线诊断ORN的需拔牙患者,拔牙前给予口服抗生素2d,微创拔牙,术后继续口服抗生素5d,3个月拔牙创不愈合者诊断为ORN。结果83例患者放疗后因智齿冠周炎、急性牙髓炎、残根残冠、根尖周炎等,共拔除182颗患牙,其中8例出现ORN。放疗剂量不同导致放疗后拔牙发生OR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4,P=0.025),高剂量患者(70~80Gy)拔牙后ORN炎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低剂量患者(50—70Gy)的发生率4.76%。放疗后拔牙时间(X2=0,P=I.000)、一次性拔牙总数目(x2=0,P=1.000)对放疗后拔牙发生OR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剂量是诱发ORN的主要原因,放疗前拔除患牙、放疗后定期检查口腔,防治牙周、牙体疾病是预防ORN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6.
唐海阔 《家庭医生》2012,(17):10-10
读者来电:我口里长了个包,有绿豆那么大,不疼。有时候买在太大了,我就把它咬破,流出来的是脓和血。但是过段时间,它又会长起来,反反复复。之后,我去医院就诊。医生说是囊肿。建议手术切掉。我很怀疑,这么一个小小的包竟然需要手术? 针对读者的疑问,本刊编辑咨询了专家,同时,请专家就该问题撰文。希望可以帮助有着同样困惑的读者。  相似文献   
37.
通便灵胶囊中当归及阿魏酸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通便灵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便灵胶囊中的当归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方法稳定,能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检出率高.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提高通便灵胶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肺结核疫情流行情况,探讨有效的肺结核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和整理2001~2005年肺结核疫情报告资料,回顾性分析5年间结核病人的发现情况。结果 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人3551例,患病率分别为33.21/10万,34.00/10万,26.69/10万,11.00/10万,30.55/10万;肺结核的患病情况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高发年龄在35~40岁年龄组和65~70岁年龄组,85岁以上也有一个高峰;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占63.08%;性别分布患病率男性(32.92/10万)高于女性(16.74/10万);并主要以流动人口病例为多。结论 随着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应用,采用DOTS策略,抓好流动人口的结核病发现和管理,控制耐药病例的产生,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9.
先天性膈疝术后食管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预后及术后食管功能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对46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进行随访,13例进行了24h食管双极pH及24h动态压力测定,了解胃食管功能。结果 13例进行了24h食管pH及压力测定的膈疝修补术后患儿中,7例有胃食管反流,其中3例术中应用补片,4例术前显示胃疝入胸腔。结论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可出现胃食管反流,24h测压及pH测定表现为食管蠕动功能明显减弱,这种食管下端蠕动功能减弱与膈疝修补术后出现胃食管连接解剖异常及膈肌发育不良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广西扶绥县居民 1988年~ 1997年肺癌死亡的流行病特征及变动趋势。方法 根据扶绥县 1988~ 1997年人口死亡及恶性肿瘤 (含肺癌 )监测资料 ,建立肺癌死亡资料数据库 ,用DIS和STAT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扶绥县人口肺癌粗死亡率为 4 74/ 10万 (其中男性为 7 0 6 / 10万 ,女性为 2 2 1/ 10万 ) ,男女性别比为 3 19∶1,年龄别死亡率呈负偏态分布 ,死者中位年龄为 5 9 4 6岁。结论 扶绥县人口肺癌死亡情况处于我国较低水平 ,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逐年老龄化的趋势也很明显 ,罕见于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