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目的 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及PET-CT的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1例平扫.病灶密度均匀,除1例可见钙化外,其余病变均未见钙化,未见明显低密度区,平扫平均CT值为(47±11)HU,增强后平均CT值为(77±13) HU.发病部位以跨叶分布为主,19例有右中叶或左舌叶病变;CT征象:多发实变15例,多发结节3例,单发肿块2例,单发结节1例(合并结节病,多发小粟粒病灶).其中病灶内支气管气相征16例,增强后病灶中出现血管造影征16例,病灶紧贴纵隔呈三角型灌注征13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有3例结节合并晕征,小叶间隔增厚9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CT均显示为直径<1.5 cm小淋巴结;胸腔积液7例,2例胸膜增厚,1例侵犯胸壁.6例行PET-CT检查,均显示病灶明显放射性浓聚,SUV值均>2.5,为3.5~11.7,平均6.7±3.6;4例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有放射性浓聚,SUV值为2.7 ~3.4,平均3.0±0.3.结论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部分病灶在CT上有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对于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PET-CT对于病灶活性的判断有一定优越性,最终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大气道黏液表皮样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12年间经手术或支纤镜病理证实的9例气管、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对病灶的多层螺旋CT特征进行评价.结果 位于气管、主支气管的瘤灶3例,最大径< 20 mm,表现为息肉样软组织密度影向管腔内突出,无阻塞性改变.位于中间段支气管、叶或段支气管的瘤灶6例,均表现为球形病灶,最大径20~68 mm;阻塞性肺不张1例,阻塞性肺炎6例.所有瘤灶均表现为表面光滑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54±16) HU,增强后均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前后差值为(64±14) HU.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结论 大气道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中青年,多位于主支气管以下的大气道,瘤灶强化明显,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者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9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免疫功能正常的肺曲霉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X线片和CT表现。结果 9例患者均有胸片资料,其中8例有CT资料,且均接受增强CT检查。胸片示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8例,主要表现为多发结节影及大片状实变影,实变影及结节周围模糊,部分结节内可见空洞影。CT表现:肺部大片实变4例,其中3例可见"支气管气相征",实变并肺部小叶间隔增厚1例;肺部多发结节4例,结节周围可见"晕征";多数结节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例结节内见空洞,部分空洞内可见细线状分隔。增强后片状实变影及结节影均有强化,平扫CT值平均为(32.94±2.93)HU,增强后CT值平均为(64.13±6.31)HU。9例患者中3例合并胸腔积液。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者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但在部分患者可有一定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84.
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MRI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单发脑转移瘤的临床和MRI表现,病例均经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8例中,原发于肺癌27例,50岁以上33例;发病过程突然、短期内出现中枢神经障碍症状30例;病灶位于幕上34例,其中25例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病灶直径>1.0cm时瘤周水肿常较显著.T1WI-FLAIR显示病灶欠清或不清13例,FRFSE-T2WI、T2WI-FLAIR显示欠清或不清楚的分别为5例、2例,增强扫描均清楚显示病灶.结论: MRI增强检查是诊断单发脑转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后肿瘤血管改变与疗效的相关性及残癌的监控.方法35例肝脏肿瘤41个病灶,在接受RFA术后1~12月行CT、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根据术后CT及DSA造影表现及临床随访,评估RFA术的疗效,并对残留及再生肿瘤病灶实施介入干预.结果RFA术后,在12个月的随访中,24个病灶完全坏死;17个病灶出现残留,13个出现肿瘤再生,表现为残留的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以及新生肿瘤血管和不规则新肿瘤染色灶.经过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后,残留和再生病灶得到控制.结论肝脏肿瘤的供血血管的再通或血管的再生(侧支循环的产生),与肿瘤残留及再生有直接相关性,DSA血管造影应作为监控肿瘤残留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6.
支气管扩张症的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病,由它引起的支气管咯血常常来势凶猛,致死率较高,因而,对支气管扩张所致的继发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有助于对支气管咯血的更深入认识,并对咯血的介入、外科和内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MRI神经/肌肉信号比(SIR)在诊断外周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建立兔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损伤后1、2、4、8周分别行双侧坐骨神经MR扫描,测量双侧坐骨神经各序列SIR值.结果神经挤压伤后,除T1WI上无明显改变,在其余四序列上SIR均不同程度升高,1周时神经远段SIR升高,2周时SIR达高峰,4周时开始下降,8周时下降较明显,与损伤后神经退变和再生及肢体功能的动态变化相一致.损伤侧神经远段SIR明显高于对照侧(P<0.001).结论SIR动态测量可直观、客观、无创性反映神经退变和再生的过程,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病例,男7例,女8例,年龄6~44岁,分析多层螺旋CT上病变的位置、边界,病灶内支气管及肺血管情况,占位效应等特征。结果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发生于上肺病灶11例,下肺病灶6例。单个肺段发生11例,多个肺段发生4例,上、下肺同时发生2例,上、中肺1例,两上肺1例。所有病例病灶表现为局限性透亮度增高区,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欠清,其内肺血管细小,可见正常肺组织呈尖角状突入病灶内。所有病变内均见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黏液栓11例,"指套征"8例。病灶具占位效应11例。合并感染3例,先天性肺气道畸形2例。结论支气管闭锁为支气管树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可持续至成人期。当肺野内局限性肺过度充气特别是合并管状、指套状密影,以及肺血管细小时需考虑到支气管闭锁。  相似文献   
89.
90.
甲状腺癌的CT与US表现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比术前甲状腺癌的CT与超声 (Ultrasound ,US)表现 ,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同期兼作CT与US检查的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对照 .结果  2 3例甲状腺癌 ,CT与US两种检查方法在显示肿瘤病灶、形状不规则、密度 /回声不均匀和边缘不清楚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US对肿瘤囊性、实性及混合性显示率高于CT ;CT显示有6例肿瘤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4例瘤周“残圈”征 ;CT检查 6例肿瘤出现细颗粒状钙化 ,US检查 4例出现细颗粒状钙化 ;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 ,CT检查显示率 (6 0 % )略低于US检查 (70 % ) .结论 超声成像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尤其在评价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方面 ;CT在肿瘤定性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性 .两种检查手段结合起来 ,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