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院自1983年8月至84年12月进行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动脉、肾动脉造影共14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4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肾癌2例,单纯性肾囊肿3例,其他4例。本文重点介绍我院进行腹部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方法并附7例典型病例报告。通过具体病例阐述了选择性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与肝肾肿瘤的造影表现。作者认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肾肿瘤的诊断颇有价值,特别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优于同位素扫描及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DTI评价坐骨神经挤压伤的价值。方法: 建立32只兔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并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分别于损伤后24 h、4天、8天、2周、4周、6周、8周、10周行DTI及纤维束示踪,并对4只兔在建模前扫描作为损伤前组;测量并比较损伤前及各时间段损伤远端坐骨神经FA值、λ及λ//,分析光镜及电镜下损伤远端神经的病理改变。结果: DTI纤维束重建显示挤压伤后远端神经截断,2周后远端纤维束逐渐增多,至10周时接近损伤前。损伤后24 h FA值较损伤前下降(P<0.01),损伤4天后FA值显著降低(P<0.001); 6周后FA值显著回升(P<0.001), 10周FA值仍低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4天远端λ显著升高(P<0.001), 6周后显著回落(P=0.007),10周后λ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损伤后远端λ//无显著变化。损伤远端FA值及λ的变化与病理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DTI能够反映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变性及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23.
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臭氧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价值。方法3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痛点局部注射或肩关节腔内注射浓度为35μg/ml的臭氧。注射后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其中15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5例患者疗效不明显,有效率为83.3%。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臭氧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斜射线摄影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实验组使用DDR系统对直径5.5cm钢质球体进行重复摄影,X线入射角度分别为垂直(0°)、15°、30°、45°,并将影像打印出激光胶片。(2)对照组用屏-片系统替换DDR系统的平板探测器,摄影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得出传统照片。(3)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球体影像边缘进行微密度测量,评价2种成像方法所得影像边缘模糊值随入射X线角度而变化的情况。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像边缘模糊值随着X线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角度越大,增幅越明显,在大角度时实验组增幅更加明显,当入射角度为45°时,实验组的边缘模糊值(y2值)达到(0.9240±0.0033)mm,而对照组的y2值为(0.4840±0.0033)mm。(2)X线管倾斜15°投照时,DDR系统和屏-片系统的影像边缘模糊值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x)t=0.989,P=0.336;(15°y1)t=0.039,P=0.969。X线管倾斜30°和45°投照时,两系统的影像边缘模糊值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x)t=18.439,P=0.001;(30°y1)t=10.308,P=0.001;(30°y2)t=21.811,P=0.001;(45°x)t=31.315,P=0.001;(45°y1)t=107.727,P=0.001;(45°y2)t=160.863,P=0.001。结论(1)DDR系统在垂直和小角度倾斜X线管时,影像边缘模糊值与值屏-片系统差异不大,成像质量较好。(2)DDR系统在X线管倾斜角度较大时,影像边缘模糊增幅明显大于屏-片系统,成像质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蛋白酶诱导的骨关节炎(OA)模型的异同.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经皮右膝关节腔内注入1.6%木瓜蛋白酶0.3 ml (4.8 mg)或Ⅱ型胶原蛋白酶溶液0.5 ml(2 mg)各两次建立模型,末次注射后第6周行右膝放射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模型大体及显微镜病理检查均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关节软骨呈骨关节炎样退变,其中胶原蛋白酶组的软骨退变程度较木瓜蛋白酶组严重,Mankin评分分别为(10.2±1.9)分及(4.3±1.0)分(t=-4.699, P<0.01),胶原蛋白酶组的关节边缘还可见骨赘形成,而木瓜蛋白酶组无可见骨赘.结论 两种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均可成功建立起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低剂量的胶原蛋白酶可较稍高剂量的木瓜蛋白酶诱导出更为严重的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中央气道内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76例中央气道涎腺肿瘤患者,其中ACC 45例、MEC 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38例ACC、29例MEC加行CT增强扫描,比较ACC与MEC的生长部位、最大径、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及阻塞性炎症、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等CT表现差异。结果 MEC患者年龄低于ACC患者(P<0.01),两者咳嗽、咳痰、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EC比较,ACC易发生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强化程度较小、阻塞性炎症发生率较低(P均<0.05),而肿瘤最大径及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征象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央气道涎腺肿瘤发病年龄较轻。ACC好发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增强CT呈轻-中度强化;MEC好发于叶、段支气管,多呈膨胀性生长,增强CT明显强化。MEC阻塞性炎症发生率高于ACC。  相似文献   
28.
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病灶最大径〈3和≥3cm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7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3cm以下的小肺癌15例,≥3cm的肺癌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测量支气管动脉的内径。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53岁。对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行方差分析。结果15例小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9±0.4)mm,29例大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0.5)mm,28例正常组支气管动脉内径的平均值为(1.6±0.4)mm,大、小肺癌及正常组之间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均增粗,大肺癌较小肺癌显著。  相似文献   
29.
螺旋CT与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的螺旋CT (spiral CT, SCT)与高频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US)表现,评价两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同期螺旋CT与高频US检查的甲状腺癌的表现,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9例甲状腺癌,共58个原发病灶,螺旋CT与高频US均显示肿瘤病灶,形状不规则、密度/回声不均匀和边缘不清楚,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螺旋CT显示16个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1个瘤周"残圈"征.螺旋CT检出13个病灶微钙化,高频US检出22个病灶微钙化,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颈部转移淋巴结,螺旋CT显示率84%(31/37),高频US显示率86%(32/37).结论: 高频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螺旋CT在评价甲状腺癌的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方面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颐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