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体外小剂量放疗预防气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方法选用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体质量2.5~3.0 kg。采用气管切开联合尼龙毛刷刮擦黏膜方法制备良性气管狭窄动物模型。X线透视下置入镍钛合金裸支架。根据生物等效剂量(BED)随机分为20 Gy组、30 Gy组、40 Gy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20 Gy组以分割剂量7 Gy/d照射2次,30 Gy组以分割剂量7 Gy/d照射3次,40 Gy组以分割剂量8 Gy/d照射3次,每2次照射间歇5 d,对照组不体外放疗。体外放疗后4、8周每组处死4只实验兔,处死前行胸部CT扫描,记录气管狭窄程度。结果气管狭窄模型制作4周,存活30只,2只分别死于肺部感染、气管黏膜水肿所致呼吸衰竭,补做2只均存活;气管狭窄率为42%~85%。体外放疗4、8周平均气管狭窄率,20 Gy组分别为(46.7±4.8)%、(52.9±3.6)%,30 Gy组分别为(36.2±4.7)%、(39.8±4.5)%,40 Gy组分别为(31.9±5.7)%、(34.8±5.2)%;对照组置入气管支架4、8周后平均气管狭窄率为(65.5±2.6)%、(80.7±3.8)%。实验组各组气管平均狭窄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 Gy组气管平均狭窄率大于30 Gy组、40 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Gy组气管平均狭窄率大于40 Gy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Gy组1只实验兔体外放疗后死于气管穿孔所致纵隔感染。结论体外放疗可有效抑制气管支架置入术后黏膜肉芽组织增生。推荐应用30 Gy分次照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误吞枣核后出现胸部疼痛15 h”转诊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入院前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镜距门齿40 cm见一枣核状异物,异物取出失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痛苦貌,颈部及前胸部有握雪感,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9.1 mg/L,白细胞计数10.2×109/L。心电图检查正常。CT检查示:食管下端-贲门区域高密度影,异物可能(图1(1)(2));双侧少量气胸,纵隔积气,双肺肺炎,双侧胸部、颈根部及右背部皮下软组织积气(图1(3)),腹腔游离气体。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常用于危、急、重患者的紧急抢救,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防止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保证正常供氧、维持生命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操作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术后拔管困难,甚至终生戴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发生率为3.3%~19.3%,气管切开术后引起拔管困难的原因约51.3%是气管狭窄[2-3]。作者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置入可取出内支架治疗21例气管狭窄性拔管困难,顺利拔出气管套管,恢复正常气道通气,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留、肉芽组织增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2]。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78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患者共置入12枚Y型单子弹头内支架.观察患者支架置入后瘘口愈合情况.结果 12枚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内支架置入后瘘口即刻完全封堵,随访3~ 17个月;6例瘘口封堵良好,支架置入后3个月取出,瘘口愈合、残腔消失;5例复查胸部多排螺旋CT(MSCT)显示支架子弹头部周围软组织较薄,残腔较前明显缩小,未取出支架,继续负压引流,带支架生存至今.1例高龄患者,支架置入前已存在重度肺部感染,支架置入后瘘口虽即刻完全封堵,但术后未能控制原有肺部感染,加之体质虚弱,术后2周死于肺部重度感染和机体衰竭.结论 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自膨式内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瘘口,近期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简称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根据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残留段支气管较短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出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X线监视下,对17例患者置入17枚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结果 气道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17例患者瘘口支架置入后均获得完全封堵,随访1 ~ 34个月.2例术后1~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5例瘘口愈合;10例右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其中2例拔出胸腔引流管,8例带胸膜腔外引流管生存至今.结论 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能够完全封堵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技术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双倒 Y 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所有患者均因食管癌行食管切除并胸腔胃食管吻合,术后有放射治疗史,瘘口均临近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根据患者气管支气管正常管径的直径和长度,个体化设计出大小2枚倒 Y 型气道覆膜内支架,并于 X 线透视下置入支架,观察患者瘘口封堵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患者行双倒 Y 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操作均一次性成功,瘘口封堵完全,能顺利进食,卧位呛咳症状消失,未出现气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双倒 Y 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技术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EB-TACE治疗的228例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12个月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1、2年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EB-TACE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28例患者DEB-TACE术后平均随访36.9个月,最长62个月。首次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的ORR为55%和43%。患者整体中位OS为11.9个月(95%CI:8.6~14.8)。患者1年的生存率单发与多发(54.1%比36.9%)、单叶分布与双叶分布(54.1%比36.9%)、有包膜与无包膜(56.5%比47.1%)、肿瘤体积≤肝脏体积50%与>50%(53.3%比27.5%),2年的生存率单发与多发(30.9%比23.1%)、单叶分布与双叶分布(31.4%比17.1%)、有包膜与无包膜(43.5%比24.5%)、肿瘤体积≤肝脏体积50%与>50%(32.0%比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肿瘤分布、肿瘤占肝脏体积百分比、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是治疗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肝脏体积50%、合并门脉癌栓、肿瘤包膜是治疗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DEB-TACE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肿瘤占肝脏体积>50%、门脉癌栓是DEB-TACE治疗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包膜是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