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确诊为Castleman病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局灶型9例,多中心型6例。结论 Castleman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临床误诊率高,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2.
闫呈新  岳云  付建斌  贾明胜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28-1230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肺真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痰和脑脊液培养证实7例、经皮穿刺活检证实2例、纤支镜刷检5例.全部痛例均行全肺MSCT扫描,14例行病灶处HRCT检查.结果:23例中表现为肺内散在结节影4例,直径1~3 cm,密度均匀,周围见"晕轮征";肿块及空洞影6例,肿块直径〉3 cm,密度较高,周围可见"晕轮征",其中4例有空洞形成,内壁光滑;肺部炎症样改变8例,多位于两肺中下部,病变可融合呈地图状或蜂窝样实变影,侵犯一个肺段或肺叶,似肺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其中胸膜下楔形实变影3例,不规则片状实变影5例;曲菌球5例,表现为空洞内边缘光滑的球形致密影,随体位而变化,并见"空气半月征".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MSCT表现复杂,病变分布广泛,呈多种性质、多灶性及多形性改变,MS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是观察肺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3.
亚急性甲状腺炎18例误诊分析付建斌,杨花娥,郭云霞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甲状腺的一种自限性非化脓性炎症。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技术的进步,其检出率日益提高。但由于某些临床表现不典型,呈多样化,常以某一方面的表现为主,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实...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提高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误诊.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出现多腺体肿大、多脏器累及表现,均伴有血清IgG4水平升高,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临床少见的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器官,出现纤维化改变,临床表现复杂,极易漏误诊,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
小肺癌是指肺内直径 <3cm ,无小气管阻塞 ,不伴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早期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对小肺癌研究的比较多 ,但小肺癌仍然是与其他肺内小结节进行鉴别诊断的难题。我们收集 36例以孤立性小结节为表现的小肺癌患者的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摄影 (HR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供HRCT扫描小肺癌的CT征象 ,从而为与其他小结节性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在我院经手术、穿刺、痰检等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 36例 ,均进行高分辨扫描。男 15例 ,女 2 1例。年…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复习、查阅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行CT扫描10例,MRI检查6例。结果 20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性16例,女性4例,发生于股骨7例、发生于胫骨8例,发生于腓骨2例,发生于尺桡骨远端2例、发生于肱骨1例,所有病例在X及CT上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偏心性融骨性骨质破坏,周缘可见骨质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胀,MR上表现为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影,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结论掌握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上述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7.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肾损害2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肾损害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3例MPA的临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归纳,并将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ANCA(-)的MP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MPA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肾外表现除发热、体重下降、纳差非特异症状外,还多见肺损害、浆膜炎、关节炎、肌痛等.65.2%的患者ANCA(+).肾脏表现均有血尿、蛋白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病理上显示23例患者均有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以纤维性为主,半数以上患者见袢坏死及间质血管炎.结论MPA患者除肾脏功能损害外,常伴肾外表现,而ANCA(+)与ANCA(-)组在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及部分术后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 各种后处理技术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MPR、MIR、SSD、VR、VE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全方位观察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入口、出口、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及术后情况.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术后评估情况.  相似文献   
29.
1病例报告 女,36岁.主诉右上胸部不适月余,有时伴有胸骨后酸痛,无呕吐,于2004-03-18来我科就诊.查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均正常.既往体健,无手术史.  相似文献   
30.
CT扫描对贲门癌手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贲门又是食管癌较常见的发病部位。贲门癌的诊断通过钡餐检查或内窥镜检查极易明确诊断,但对判断有无脏器或淋巴系统转移只能依靠CT检查。1998年5月~2003年5月,我们对48例贲门癌患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贲门癌术前螺旋CT扫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