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调查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飞行人员动态血压参数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探讨高血压飞行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因素,为防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 因高血压住院的53名飞行人员,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高血压(hypertension,HT)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T组),26名;HT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组(HT+ CAS组),27名.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检、血生化指标、动态血压检测及比较. 结果 HT+CAS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大于HT组(t=2.136~4.913,P<0.05);动态血压中HT+ C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 SBP,nSBP)、24 h脉压差(24 hour pulse pressure,24hPP)、昼间脉压差(day PP,dPP)及夜间脉压差(night PP,nPP)均高于HT组(t=2.154~3.315,P<0.05). 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程、血脂水平、脉压差、夜间收缩压的升高对高血压飞行人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各机种飞行人员停飞疾病谱特点,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空军总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停飞的372名飞行人员的病历资料,按疾病、涉及专业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歼(强)击机飞行人员(A组)、运输(轰炸)机飞行人员(B组)和直升机飞行人员(C组)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72例飞行人员中排在前10位的停飞疾病是颈腰椎病、原发性头痛、高血压病、加速度耐力不良、地面晕厥、神经症、屈光不正、航空性中耳炎、心律失常、糖尿病;加速度耐力不良所致停飞构成比,A组高于B组(x2=8.86,P〈0.01)和C组(x2=4.00,P〈0.05);地面晕厥所致停飞构成比,B组低于A组(x2=3.98,P〈0.05)和C组(x2=7.03,P〈0.01);其他前8种疾病的构成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39岁年龄段的停飞构成比高,占27.96%。结论飞行人员停飞疾病谱较广,加速度耐力不良的停飞构成比,歼(强)击机飞行人员高于其他机种飞行人员;地面晕厥的停飞构成比,运输(轰炸)机飞行人员低于其他机种飞行人员;停飞涉及的主要专科是神经科、骨科、耳鼻喉科和心血管内科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药物治疗对飞行员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名无并发症的高血压飞行员和10名经降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的高血压飞行员,进行闪光融合频率、多项反应时、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注意力集中能力、警戒性等认知功能的测试,并与年龄相近的13名健康飞行员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4.
飞行员反复+Gz暴露后心血管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高强度反复 Gz暴露是否可对飞行员心血管产生不利影响.方法 共计94名歼击机飞行员接受 Gz耐力测查,最高 Gz暴露强度为 4.25或4.5 Gz/10 s或 7.0 Gz/10 s,检查飞行员 Gz暴露后左心室泵血功能指标、心肌酶(AST、LDH、α-HBD、CK和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飞行员 Gz暴露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和心肌酶指标与暴露前对照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cTnT浓度均<0.05 ng/mL,hs-CRP在正常值范围内稍有升高, 4.25~4.5 Gz暴露后由(0.16±0.41)mg/L升高至(0.46±0.62)mg/L, 7.0 Gz暴露后由(0.38±0.56)mg/L升高至(1.08±0.70)mg/L(均为P<0.05), 7.0 Gz暴露后水平与 4.25~4.5 Gz暴露后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7.0 Gz以下的中高强度反复 Gz暴露对飞行员心脏泵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会造成心肌损伤,但hs-CRP浓度显著增加有可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近10年军事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变化规律,为航空医学研究及卫勤保障方向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近10年医学鉴定结论 为飞行不合格人员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机种、医学停飞涉及科室及具体疾病,按飞行机种及任务不同分为高载荷机种飞行员组、低载荷机种飞行员组、低载荷机种空勤人员组,比较各组间年龄、涉及科室及具体疾病分布的不同.结果 共收集366名医学停飞人员资料,其中低载荷机种飞行员组人数最多196例,占比53.55%,其次为高载荷机种飞行员组(111例,30.33%);医学停飞平均年龄(36.21±5.48)岁,3组间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11,P<0.05),低载荷机种飞行员组平均年龄最轻,低载荷机种空勤人员组平均年龄最大.高载荷及低载荷机种飞行员医学停飞主要集中在35~39岁,低载荷机种空勤人员组主要集中在40~44岁;医学停飞最常涉及科室包括: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及眼科,不同组间排序略有不同;最常见的医学停飞疾病包括:头痛、高血压、焦虑/抑郁状态、颈腰椎间盘病变、屈光不正,不同组间排序略有不同.结论 近10年我军年均停飞人数较既往有下降,仍集中于35~39岁,精神心理性疾病有上升趋势,心血管系统、颈腰椎间盘病变以及航空环境相关疾病停飞明显下降,相应航卫保障应重视并及时转变.  相似文献   
96.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2000 h.患者2005年健康体检肾脏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小结石或钙化,但无任何症状,尿常规正常,结论:飞行合格.2006年疗养时超声检查见右肾小结石,结论:飞行暂不合格.  相似文献   
97.
一、临床资料例1,男性,30岁,运-5飞行员,飞行时间1300 h.患者自2009年1月2日起出现流涕、喷嚏,次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不伴咽痛及咳嗽、咳痰.在单位卫生所予以"头孢三嗪、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双黄连注射液"依次静脉滴注,共8 d.用药初期曾出现一过性皮疹,未重视.  相似文献   
98.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运输机通信教员,飞行时间2000h。2011年11月,因腹泻在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住院,查头颅CT发现左侧脑室后角旁大小约1CITI异常密度增高影。进一步检查头颅MRI,提示异常结节影。影像学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无任何不适。20u年12月,为进一步诊治及明确结论转送我院。经头颅MRI证实左侧侧脑室后角旁海绵状血管瘤存在。神经外科会诊后认为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手术风险大,且无症状,不必手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头高位倾斜试验在飞行人员高血压医学鉴定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203名飞行人员进行头高位85°倾斜20min试验,按头高位倾斜时血压正常(血压正常组,n=178)、血压升高(立位高血压组,n=4)、平时血压增高(高血压组,n=11)以及采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组,n=10)分组统计分析头高位倾斜试验中血压和脉搏变化情况。结果从平卧位转为头高倾斜位后,正常血压组飞行人员DBP和脉搏显著增加(P<0.01),SBP仅在头高位倾斜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立位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飞行人员头高位倾斜时,血压和脉搏变化形式与正常血压组飞行人员相类似,但DBP平均值和头高位倾斜初始阶段SBP平均值均超出正常范围。高血压药物治疗组,平卧位时血压脉搏均正常,头高倾斜位时仅脉搏显著增加(P<0.01),SBP和DBP均无明显变化或升高反应消失。结论应用头高位倾斜试验有助于对飞行人员早期高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进行检出,并可对高血压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