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3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依然存在公共体育服务政策体系不完善、体育设施总量和利用率不高、城乡区域间差距明显以及居民整体健身意识不强等问题。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乡村及偏远地区的扶持;改善体育类社团的发展环境;加大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实行为期5个月的抗阻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BMD与肌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较实验前下肢12RM肌力有明显增长(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等3个部位的BMD和下肢BMC总体上也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腰椎(L2-L4)BMD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训练后身体各部位的BMD变化无性别差异,也无年龄差异(P>0.05);仅股骨颈部位的BMD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P<0.06).结论:青年和老年男女在5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家庭因素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效应,为促进儿童体育参与、改善和提高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650名7~12岁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Baecke身体活动问卷(BPAQ)对他们及他们的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父亲、母亲等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体育参与度与年龄不相关,男孩的体育参与度高于女孩;(2)家境富裕或清贫的孩子参与体育更多;(3)若家人也习惯参与体育运动,则孩子总体上参与体育运动的概率更高;(4)女孩在奶奶/外婆参与运动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男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奶奶/外婆是否参与运动的影响;男孩在爷爷/外公参与运动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女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爷爷/外公是否参与运动的影响。结论:儿童体育参与度与性别相关,并受到家境和家庭成员的综合影响。建议为儿童提供更多同等层次的普及性运动项目;在设计和规划促进儿童体育参与方案时,特别关注女孩;认识到在家庭范围内,长辈是否有积极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儿童体育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为进一步深化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W高校在以往的实践经验上积极探索,以改革为核心,以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不断完善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等,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成功入选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据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