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文化教育   7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训练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每位教练员都希望培养的运动员出类拔萃,并为此付出无数辛勤的汗水,但成功的只有少数。究其原因,除选材得法外,与其通过最科学、最合理地安排训练使运动员得到最大的发展直接有关。从身体机能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及适应规律可以看出,并非刺激强度越大训练效果越好,只有将训练负荷与恢复进行最佳组合,完全按照身体机能变化的内在规律安排训练的教练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可见要取得训练成功,就必须了解机体对训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规律、适应规律以及恢复规律,了解运动效果的累积规律,了解负荷——恢复安排不当时,机能水平的变化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安排训练,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2.
研究目的:以Th1、Th2细胞为指标,观察递增负荷游泳运动过程中免疫平衡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雄性8周龄SPF级昆明小鼠进行六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每天一次,每周六天。分别在0周、2周、4周和6周取血,流式细胞术直接测定血液Th1、Th2细胞数量。研究结果;六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过程中Th1细胞数量第2周明显下降,2周、4周呈上升恢复趋势,6周时基本恢复到正常;Th2细胞运动后2周、4周和6周各组均显著上升。提示在六周的运动过程中,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呈增强趋势;在六周的运动周期中,各个采样时点Th1/Th2比值都显著下降。研究结论:六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过程中,Th1细胞数量的下降,同时Th2细胞增多。Th1/Th2平衡向Th2一侧极化,提示免疫平衡向体液免疫侧漂移。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检测补充白藜芦醇(RES)对大强度运动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NO、NOS、ATP酶的影响,探讨RES减缓运动性损伤的效果和机制.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大强度递增负荷运动模型,各组大鼠训练结束后匀浆法提取大鼠脑组织匀浆,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Mn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一氧化氮(NO)以及Na+,K+-ATP酶(Na+,K+-ATPase)、Ca2+-ATP酶(Ca2+-ATPase)的表达水平.结果:大强度运动可造成大鼠脑组织中的tSOD、CuZn-SOD、Mn-SOD、MDA、tNOS、iNOS、NO显著升高,GSH-Px、cNOS、Na+,K+-ATPase、Ca2+-ATPase显著下降.补充RES可使大鼠运动后脑组织中MDA、tNOS、iNOS、NO下降,tSOD、CuZn-SOD、Mn-SOD、GSH-Px、CAT、c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升高.结论:大强度运动造成脑组织氧化损伤,RES能够有效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保持脑组织ATPase活性,减轻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运动性免疫失衡对骨髓B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成绝对安静组(Absolute control,C)组,运动前安静组(Control,A)、运动后即刻组(ImmediateI,)、运动后3h组(3 Hours,3H),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分别在第0、2、46、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骨髓中Pro B、Pre B细胞数量及凋亡率。结果:六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在第0周pro B、pre B细胞数量及凋亡率均没有显著性变化。第2周J组,pro B数量呈显著性下降(P<0.05),pre B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3H组基本恢复到A组(P>0.05)。4周J组6、周J组pro B、pre B呈显著性下降(P<0.05),3H组基本恢复到A组,而同一时相的凋亡率变化则呈相反趋势。结论:提示六周递增运动过程中,机体根据运动需要,通过改变凋亡率,进而改变早期发育中B细胞的数量百分比,以求尽可能维持免疫稳态;并发现pre B细胞对运动负荷更敏感,易受运动的刺激而发生凋亡,细胞数量百分比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25.
随着运动能力的不断增强,运动负荷亦应相应加大,呈波浪形向上发展。两次训练课的变化构成一个小波浪,每年训练期则构成一个较长的波浪。依此类推,运动负荷便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随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运动能力也随之逐渐增强。这就是运动能力提高的渐进性原理。  相似文献   
26.
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讨论了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良好影响,并分析了它在提高认知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缓解心理压力、获得精神自由和解放,以及更好地享受生活和生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高原训练、高住低练与人工低氧环境训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从高原训练、高住低练到人工低氧训练这三种训练手段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比较这三种训练手段的利弊。在分析人工低氧训练的基本思路、基本形式以及生理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用间歇性低氧训练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作者对肾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了专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新的发现(以往认为,随运动强度加大,肾血流量递减,而现在实验中观察到,随负荷强度递增,肾血流量也同步上升)。  相似文献   
29.
前言。过去30年,有关运动所引起的机体的急性与慢性效应方面的研究即运动科学,业已快速地穿越了不同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进行各种人类及大动物运动实验时,由于受测试仪器以及监测设备的性能所限,主要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器官水平。然而,随着肌肉针刺活检技术的引入,以及在急性与慢性运动期间运用无创测定技术研究小动物,研究焦点快速转移到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分析。生物化学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成像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能够进行器官与细胞水平研究),更加速了这一过程。故由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时常被称为“分子运动科学时代”。此后,由80年代中期迄今,运动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分子运动科学时代”。这一深入主要归因于可用于运动研究的各种分子生物技术手段的快速增加。这些技术手段包括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定序技术、分子探针技术(通过抗体与寡聚醣)、PCR技术,以及转基因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0.
对比了9名女子400 m跑运动员补体系统与正常人的差异及观察了同一批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补体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安静状态下女子400m跑运动员C4显著低于正常人;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C3升高(P<0.05),C4显著升高,增幅达47%(P<0.01),C4 经3h及24h恢复后仍高于运动前(P<0.05);模拟400m跑比赛未能引起补体系统的变化.提示:安排大运动量训练时,必须充分考虑补体系统的应答及恢复特点,以便改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