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3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全运会运作模式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国运动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不但可以反映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及各地区竞技实力的差异,而且还可以透视出我国体育竞赛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9年第一次举办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到2005年10月在江苏南京市举办的第10届全运会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全运会在办赛理念、办赛思路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文章通过对全运会申办、举办等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全运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公共体育课如何面对高校扩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开始扩大招生,但由于招生人数倍增,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难以适应扩招的要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形势更加严峻,为适应扩扫的需要,扩建与维修体育设施相结合,改革体育课教学结构,构建新的体育课考核体系,加大课外活动比重,建立体育俱乐部制等不失为公共体育课改革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33.
从生理应激谈大强度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科学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训练方法上的改变。当前在世界高水平的运动员训练中,人们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越来越重视坚持大强度训练了。 在世界体育运动发展史上,60年代和70年代是大运动量时期。统计数字表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际上高水平运动员所完成的运动量总数已达到和接近极限水平,以80年代和60年代相比,不少周期性项目的年训练量几乎翻了一番。例如中跑训练量从3000~5000公里增至6500~7500公里,训练次数从200~220次增至500~550次。我国的竞走和中长跑的训练量更是达到了周训练量220~240公里的令人惊异的地步。根据这些数字指标,人们要想再进一步提高训练量的可能性已不太大。所以,在数量指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了促使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很自然,人们就把矛盾的焦点对准了如何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3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现代田径运动的优势转移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自然地理和民族体质等先天条件是影响现代田径项目优势转移的基础;稳定的政治环境,先进的训练方法、优良的器材设施、充裕的体育经费等是影响现代田径项目优势转移的重要条件;合理的体育体制、先进的体育科研水平是影响现代田径项目优势转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5.
国内外体育彩票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西方不少体育产业发达国家都发行体育彩票 ,并且体育彩票的收入已成为一些国家体育经费的最重要来源 ,其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已远超过彩票运作本身。笔者就国内外体育彩票发展、管理运作方式、法律监督保护、彩票收入分配和使用 ,以及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借鉴与启示等方面加以比较和论述 ,并对我国体育彩票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
试论教练员的情报意识与体育竞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竞争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竞技运动中,教练员的情报意识与对体育情报的处理方法和技能往往对比赛的结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教练员掌握情报的重要性、教练员如何获取情报信息,以及怎样提高教练员的情报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7.
我国历届十佳运动员成才背景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对我国自 1 979年开始到1 999年 2 0年间评选出的 1 1 2人、2 0 0人次的十佳运动员的年龄特征、项目分布、省、市 (区 )分布、十佳运动员的自身特征、运动员成才背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比较 ,找出各项目、各省(市 )之间的异同 ,恰当定位 ,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