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科学   13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超限率分析法提取钻孔倾斜地震前兆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结合运用高通滤波与超限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波动、阶跃、突跳等高频信号,并定量描述这些信号的特征,检验此类信号与地震的关系。为确认信号的可靠性,排除气压、水位及仪器等因素影响。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高频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出现显著增大现象,多集中在3个月内,属短期异常,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2.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作者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历史进行了比较.发现:此次冰冻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全国有20个省(区、市)先后遭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湖南、湖北大部、江西西北部、安徽中南部、贵州中部等地冰冻日数达10~20天;此次冰冻灾害强度大,表现为降温明显、日最高气温异常偏低、降水量显著偏多;持续时问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连续低温日数和连续冰冻日数均超过1954/1955年冬季,达到历史最大值;冰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尤其对我国南方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3.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5年中除松花江流域外,全国绝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南方各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除外)年和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19802000年和19561979年两时段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差值表明,我国大部地区19802000年时段较前一时段减少,山东半岛、黄河和长江源区、西南诸河的中西部以及宁夏等地则增多。分析还表明,全国及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这45年日照时数和/或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大多数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高歌 《气象》2003,29(9):62-63
6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正常或偏多 ,桂、赣、湘、鄂、黔、渝、川、皖等省市区的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 ;北方月内出现明显降雨过程 ,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日照时数正常或偏少。总体上讲 ,气候条件基本利于农业生产。1 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涝本月 ,月降水量 ,南方大部、黄淮及东北南部和西北部等地一般在 1 0 0mm以上 ,其中江淮西部、江南、西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及两广大部有 2 0 0~ 40 0mm ,局部达 40 0mm以上 ;东北北部、华北大部、西北东部和内蒙古东部等地普遍有 50~ 1 0 0mm ,其余地区…  相似文献   
105.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东部地区大雾频繁—2000年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歌 《气象》2001,27(3):62-63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分析比较 2个螺旋藻物种 7个品系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 ,确定了抑制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的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清洗两次可消除胞外核酸酶活性 ,添加 EDTA(2 m mol L-1)可显著地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高温 (6 5℃ )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7.
孙甲宁  高歌 《内陆地震》2009,23(3):329-336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5.6级地震发生在2008年度新疆划定的5.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内.对该次地震前天山中段地区定点形变资料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和静5.6级地震前近场定点形变资料存在明显的趋势异常背景,有一定比例的中短期和短期异常显示,无突出短临异常,地震发生在短期异常相对集中的地区.地震发生后所有中短期和短期异常结束,但多数趋势异常仍在持续,因此,北天山西段和南天山东段地区可能仍处于中强地震的中期孕震阶段.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小波分析独特的时频分析特性,对1996年阿图什6.7级地震前近场多台地倾斜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分析.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倾斜台站几乎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异常信号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震前3~5个月,震前异常具有从外围向震中发展且幅度明显增强-向外围扩散-发震的时空演化特征.这些异常可能与1996年阿图什6.7级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9.
解算了2001~2005年新疆周边发生的3次大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同时结合其后3年内库仑应力正负区域5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并引用GPS资料综合分析了这组周边大震活动对新疆境内地震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周边这组大震活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疆境内中强地震的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110.
Grateloupia turuturu is a commercial red alga with potential value in nutraceut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 To supplement information on its life history and verify whether carpospores can be used for seedling culture, early development of G. turuturu was investigated under culture conditions (27°C, 10-13 mol/(m2.s) in irradiance, photoperiod 10:14 h L:D). Three physiological stages were recognized by continuous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ivision stage, discoid crust stage, and juvenile seedling s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vision stage, the carpospores developed germ tubes into which the carpospore protoplasm was evacuated, and then the carpospore protoplasm in the germ tubes began to divide continuously until discoid crusts formed. Finally, upright thalli appeared on the discoid crusts and developed into juvenile seedlings. It took about 60 days for carpospores to develop into juvenile seedlings. The growth parameters, including germination rate for carpospores and discoid crust diameter, were recorded. 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life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caling-up of artificial seedling cultures of G. turutur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