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科学   8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区域成矿规律对华南大地构造属性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受奚  徐金芳 《中国地质》2008,35(6):1045-1053
关于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存在古陆或克拉通与地槽褶皱带或造山带两种观点。根据华南很少出露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广泛发育1.0Ga以后的巨厚地槽相沉积物,经历了1.0Ga以后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次花岗岩类等事实,笔者认为华南是造山带,而非古陆。考虑到世界著名地台或古陆均不产钨矿,而华南是世界最重要的钨矿省,本文通过分析钨等元素成矿地球化学原理,结合介绍华南含钨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形成构造背景,从区域成矿规律角度论证了华南是造山带。  相似文献   
62.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金矿带的剥蚀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樱  周顺之  胡受奚 《矿床地质》1998,17(Z2):291-294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主要处于挤压上升的状态,产于其中的康山-元岭-红庄-南坪-潭头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带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据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各金矿床本身的特征指示,马超营断裂带由东向西挤压上升幅度加大,金矿带剥蚀程度自东至西总体是增强的:东部金矿遭受一定程庋剥蚀,甚至部分矿体仅残留尾晕,但深部有主要矿体存在,且原生矿床上部发育氧化带和次生富集作用;西部金矿剥蚀较强,出露了主要的原生矿体,甚至形成于深部钾化带中的矿体。  相似文献   
63.
华南两个成因系列花岗岩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关于华南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划分问题讨论已久。最早,翁文灏先生在1920年发表的《中国矿产区域论》中,已将和钨锡矿床有关的南岭花岗岩和与铜铁矿床有关的长江中下游的花岗闪长岩划为二类;1935年孟宪民先生在研究香花岭钨锡矿床的论文中,也持同样看法;1936年谢家荣先生在《中国之矿产时代及矿产区域》一文中进而将两类花岗岩命名为香港式和  相似文献   
64.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花崗岩类侵入体分布很广,过去地貭学者曾对本区花崗岩类作过不少調查研究工作,但大多是在填制小比例尺地貭图和研究区域地貭及矿产时順便观察,对这些花崗岩类大多只作了一些概略描述;关于其侵入时代問題,过去虽曾提出不同的見解和  相似文献   
65.
南岭一钨矿田中钨锰铁矿-石英脉两旁围岩蚀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我国南岭一带广泛分布的钨锰铁矿-石英脉的两旁岩石,经常有着强烈的围岩蚀变现象,如云英岩化、电气石化、黑云母化、黄晶化以及近年来所发现的碱性长石化。徐克勤(1943,1944,1957,1959)曾先后对各类蚀变岩石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云英岩类  相似文献   
66.
蓉鲁超高压-变质岩带为A型俯冲作用物。带内的榴辉岩体多发生退变质作用,形成退变榴辉岩 闪岩及伴长角闪岩等,与榴辉岩一起记录了-超进变质峰期经过构造回返减压、降温演化过程所发生特成分铁重要信息。本文以荣成-威海岩段具“核-壳”构造的榴辉岩体为例,依据地质、岩相学特征,进行了退变质过程元素地球化学的深入研究。该过程中主要元素K,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ω(K2O)/ω(Na2O),ω(Fe2O/3  相似文献   
67.
胶东地区重要金矿床是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的和以硫化物蚀变岩为主的两类,对它们的成矿流体组分和温压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含矿流体均起源于下地壳,为玄武岩浆底热提供热( 部分流体)作用形成;其含矿流体上升演化成矿过程表现: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的金矿床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含矿流体降温降压结晶分异成矿,而以硫化物蚀变岩为主的金矿床则是流体发生沸腾作用成矿;成矿过程的温-压(能量)演化轨迹显示,大型矿床具有完整的P-T演化轨迹或具有沸腾特征,相对小的矿床一般不具完整的P-T轨迹.这项研究对深入认识胶东金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认为胶东群应当完全解体,大于2500Ma的地层为第一期绿岩,2500-2300Ma的地层为第二期绿岩,2300-1850Ma的地层主要为孔达岩系;蓬菜群的时代,在否定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沿用前人确定的震旦纪为宜。胶北地体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基本格架是:以胶北群和齐山群组成的变质核为中心,粉子山群围绕其四周分布呈“洋葱状”构造。  相似文献   
69.
元岭金矿有砂生破碎蚀变岩型和次生氧化淋滤型,产于熊耳群变火山岩中,受EW向和NE向断裂交汇处控制,硅化和黄铁绢英碉化有利矿化,原生矿是深部流体引起上覆陆壳岩石重熔,混合后,演化成成矿热液沿马超营断裂上浸并汲取围岩部分物质而成。  相似文献   
70.
地质、岩相学特征表明胶东晚中生代金矿区矿田体系产出的富钾暗色脉岩是由煌斑岩、安山玢岩和英安玢岩等组成,以富钾高碱、贫钛为特征,属超钾质-钾玄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岩浆具较高的(^87Sr/^86Sr)i(0.7033-0.7087)、较低的(^143Nd/^144Nd)i(0.5108-0.5125)和δ^18OSMOW,全岩在5.8‰-10.6‰之间、均值为7.1‰的特征,揭示源区性质具洋壳为主的板块俯冲过程提供的以H2O为主流体交代大陆岩石圈地幔而形成的富集地幔楔特征,初始岩浆为弧后拉张环境、富集地幔进入成熟期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产生,岩浆演化过程存在分离结晶(石英脉岩型矿田体系)和混合作用或被古地壳源物质或变质岩强烈混染作用(蚀变岩型矿田体系)的两种趋势。这一结论对于深入研究该区中生代幔-壳交换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