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科学   8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简要论述宁芜型主要亚类铁矿的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的化学特征及交代蚀变成矿模式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各蚀变带的岩石和矿物的稀士元素分布特征,探讨其在交代蚀变过程中时空分布及活化转移的规律和原因。  相似文献   
22.
胶北地体中金矿密集区带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山东胶北地区成为金矿最密集和最富集的地区,与其地体的构造环境密切有关。 山东属于华北地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四个独立的地体——鲁西地体、胶北地体、胶南地体和胶东南—苏东北—黄海地体所构成;它们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断层。胶北地体与鲁西地体的边界断层,即NNE向的著名的郯庐断裂(或沂沭断裂);与胶南地体之间的边界断裂为EW走向的平度一莱西断裂;前者为长期隆起区,后者为强烈的中生代拗陷区。胶北地体和胶南地体与胶东南—苏东北—黄海地体的边界断裂即是世界上规模最  相似文献   
23.
花岗岩类成矿的某些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资料使我们认识到,研究花岗岩类的成矿作用必须与其成因系列、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物质(或元素)的来源(包括矿源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它们在成岩和热液作用过程中的活化转移及控矿因素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搞清它们成矿作用的实质、有关矿床的分布、组合及特征等。南京大学地质系通过长期研究将花岗岩类分为改造型、同熔型二大系列,以及碱性  相似文献   
24.
地体构造对研究地台和地盾区域成矿规律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引起所有相关的地球科学的革命,其中包括区域成矿学。然而随着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壳,特别是早前寒武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的复杂构造现象显得不完备,因此,近20年来地体构造理论的发展补充了板块构造理论的不足。近年来,各国地质学家相继发现世界上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如华北地台、乌克兰地盾、阿尔丹地盾、加拿大地盾、非洲地台、澳大利亚耶尔冈克拉通等是由多个地体所组成。每一个地体是一个独立的和基本的地质构造单元,彼此间由地缝合线或深断裂隔开。由于每个地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地体构造成为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5.
华北地台花岗岩和地层中金含量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北地台的热液金矿床经常产于绿岩带中的花风岩内外接触带和变质岩中,因而许多人认为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层和矿源岩。显然,他们瓣假设是建筑在这些岩石金的含量高于地壳、上地壳和区域背景含量上的,这样,这些花岗岩和地层可提供足够的金来形成金矿床,因而,这些地层和花岗夺被称为矿源层或矿源岩。随着金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 0.1×10^-9,大量测试资料表明,绿岩带中的变质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常较低,平均1.06×10^-9~2.3×10^-9,而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的含量更低,平均为0.6×10^-9~1.4×10^-9。并且随着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因此,矿源层和矿源岩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那样,花岗岩形成过程和早期深部的成矿流体的碱交代作用过程是促使金活化转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形成金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6.
含金毒砂中晶格金的确定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高分辨透射电子图像(HRTEM)分析技术,对湖南黄金洞金矿含金毒砂进行了背散射电子图像、X-射线面扫描、定量微区分析、线分析以及高分辨晶体结构观测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含金毒砂中没有发现纳米级乃至更小粒级的超显微包体金,毒砂晶格完整,无任何“异构体”,Au散布于整个毒砂颗粒中,以晶格金形式存在。此外,金含量在不同的生长环带中有显著变化,表明Au是在毒砂形成过程中进入其晶格的。金的加入导致毒砂晶体结构中(100)面网间距局部变宽,晶胞参数也发生了微弱变化,a轴变长。详细分析认为,Au主要是以Au~(3+)替代Fe~(3+)进入AsS~(3-)八面体空位中的,Eh值变化可能是控制毒砂中晶格金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豫西太华群混合岩特征及其与金钼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太华群(变质年龄20—26亿年)出露于华北地台南缘的老牛山、小秦岭、崤山等地,它自吕梁运动成为地台的结晶基底以后,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产生了相应的变质、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混合岩。在豫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金矿床(点)直接产于太华群中,与混合岩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在东秦岭,全部大、中型钼矿床和大部分小型铝矿皆产于栾川—固始断裂以北的地台边缘,矿床可直接产于太华群(雷门沟)中,也可产于其上的地台盖层(金堆城、南泥湖、黄龙铺)。而断裂以南的秦岭褶皱带钼矿则极少,地层含钼背景也较低。这两个构造单元的最重要差异就是后者没有太华群基底。这就表明该区金、  相似文献   
28.
中国东部花岗岩类的成岩和成矿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在有关中国东部地质构造、不同类型花岗岩类及其有关矿床的资料基础上,探讨中国东部自显生宙以来,特别是中生代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互强烈碰撞挤压过程中,产生的NE、NNE和EW向,其次为南北走向,向大陆内部倾向的板块和板片B-型和A-型俯冲、下行滑脱或俯冲推覆对花岗岩类(及其岩带)、有关矿床(矿带)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关系,并论述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或矿带)的成矿物质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与板块-板片构造作用有关的动态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9.
中国河南东秦岭—桐柏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桐柏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以不同时期的板块或地体俯冲或碰撞增生构造分析为基础。根据华北地台南缘由两个早寒武地体所组成,划分出华熊成矿区和嵩箕成矿区。著名的秦岭—桐柏褶皱带即为秦岭—桐柏成矿带;而成矿亚带的划分是以不同时期活动陆缘增生或造山带为根据的,它们分别是中元古、加里东和海西成矿亚带。文中阐述了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并提出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作用板块构造模式,特别是中生代大储内都挤压或A—型俯冲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0.
上宫金矿产于豫西熊耳山的熊耳群内,属蚀变破碎带型金矿。矿床具有成矿物质、成矿热液多来源和成矿过程多期多阶段的特征。从早到晚,成矿热液性质由变质热液(中高温)、混合热液(中温)演化为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形成于中生代,是沿马超营断裂向北的陆内俯冲作用的结果,可用陆内俯冲成岩成矿模式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