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4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郝明  王庆良  崔笃信  李煜航 《地震研究》2012,(3):323-329,441
通过分析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GPS观测资料和1983~2010年的精密水准观测资料,得到地表同震位移场。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反演了汶川地震同震断层几何模型和断层面上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一个铲形断层,长度为180km,地表倾角为62°,随指数函数形式逐渐变缓,深度18km,断层面滑动以逆冲为主;青川断裂长为120km,倾角为58°,断层面上走滑分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灌县—江油断裂为纯逆冲断层,长度为80km,倾角35°。整个断层模型中最大错动量达到7.6m,对应破坏最严重的北川地区。本次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7.62×1020N·m,相应矩震级为MW7.9。反演所得模型对于近场的水准观测资料和GPS观测资料拟合很好。  相似文献   
72.
?????й?????????????繤???????GPS???????????????????????μ??????в??????????????????????????????????α?????????????????????????????????????????????????????????????????????????????2.0??10 -6 /a??3.5??10 -6 /a??????????????????????????????????????  相似文献   
73.
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垂直形变资料表明,河西-祁连山中东部地区,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垂直力源。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弹性半无限空间内均匀膨胀球体地面垂直位移的反演表明,该区垂直力源主要起因于上地慢软流层的密度迅速增大和体积膨胀。最后根据断裂力学的观点,以门源6.4级地震立交孕震模式为例,讨论了垂直力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74.
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由于观测点相对较少,形变分析时常出现观测资料缺乏以及分布不均匀的情况,需要对某些未测点进行推估。考虑到同一区域变形一方面呈现一定的趋势性变化,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局部的、随机的和不规则的特性,本文在基于可靠函数模型拟合的基础上,利用Kriging统计方法对区域未测点的变形量进行推估。顾及到观测数据中可能含有异常误差,不论是函数模型逼近,还是Kriging推估中半变异函数的拟合都将会受到影响,本文采用抗差估计的方法来抵制异常数据的影响。最后根据某实测地震网监测数据,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在未测点变形量估算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用GPS数据反演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站在海原断裂带附近的所有观测数据及跨断裂GPS剖面观测数据作为约束,用Smith 3-D体力模型反演了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深度.从西到东断裂共分为5段,采用遗传算法拟合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拟合残差均方根为1.1 mm/a.反演结果为: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为3.5 mm/a,闭锁深度为22.0km;老虎山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6.5 mm/a,闭锁深度为10.3 km;海原断裂带西段、中段和东段的滑动速率依次为4.5 mm/a、5.6 mm/a和5.5 mm/a,闭锁深度依次为8.4 km、3.6km和4.3 km.表明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小,闭锁深度大,有利于应变能的积累,使得该断裂及附近地区存在发生强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76.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重力监测预报现状 (1 重力监测.我国现行地震重力监测网由于自成体系,彼此独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基本网由于跨距大,绝对重力基准较少,流动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和能力仍存在以下问题:①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大都缺少绝对重力控制,不能有效地消除仪器标定系统引起的测量误差,以提取绝对重力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77.
正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地壳形变密切相关,而地壳形变是地震过程中最直观的现象,因此精确测定区域地壳形变状态,能够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供重要的依据。我国构造动力环境特殊、孕震构造背景复杂,因此现今地壳形变观测已由传统的大地测量(如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等)发展为以GNSS、重力和InSAR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大地测量和典型构造部位的区域形变测量(如跨断层观测和应变/倾斜连续观测),逐渐形成了地震大地测量学科。  相似文献   
78.
基于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测量资料,研究分析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并结合大地构造特征将该区域应力场分为3个子区域:郯庐断裂带西侧应力区、苏北断陷应力区和苏南隆起应力区。分区反演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1)郯庐断裂带以西区域和苏北断陷区水平方向受到NEE向的挤压作用,苏南隆起区水平方向受到近EW向的挤压作用;(2)郯庐断裂带以西区域水平方向受到的挤压作用方向介于苏北断陷区NEE向与苏南隆起区近EW向之间;(3)郯庐断裂带以东区域构造应力场为正断兼走滑机制,以西区域为走滑机制;(4)整个研究区域水平方向挤压应力自西向东呈放射状分布。  相似文献   
79.
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强烈相互挤压碰撞区域,也是历史地震活动极为强烈区域.为了揭示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区域的断裂深部延伸状况、强震孕育构造背景以及区域动力学特征等,我们在已有大地电磁数据的基础上,新近在冷龙岭隆起附近以及西南侧区域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一条自西南向北东穿过西秦岭地块、陇西盆地、祁连山冷龙岭隆起和阿拉善地块的长约460 km的大地电磁剖面(LJS-N)数据,并利用三维电磁反演成像技术对全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同时也对位于该剖面西侧约80 km外的一条大地电磁剖面(DKLB-M)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成像.2条电磁探测剖面结果均揭示了祁连—西海原断裂带展现为略向西南倾斜的大型超壳电性边界带,该断裂是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区域最重要的主边界断裂,其北东侧和西南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呈现出截然不同电阻率分布特征,其西南侧的南祁连地块、陇西盆地以及西秦岭地块在地壳尺度展示为埋深深浅不一的高-低-次高阻结构特点,而其北东侧古浪推覆体表现为西南深、东北浅“鼻烟壶”状较完整的高阻结构特征,再往北到阿拉善地块则呈现为高-低-次高水平三层结构样式.1927年M 8.0古浪、1954年M 7.0民勤和2016年M 6.4门源地震的震源都处于统一的高阻古浪推覆体之中.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的控制下,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区域的祁连—西海原断裂、祁连山北缘断裂和红崖山—四道山断裂以叠瓦状向北北东向顺序推覆拓展到阿拉善地块,这种拓展作用是该区中强地震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0.
收集苏皖地区1980年、2005年和2015年精密水准观测资料,整体平差获得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场图像,对区域形变趋势特征给出定量和定性描述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结合前人对苏皖地区的研究成果,探讨分析区域现今地壳形变特征与区域地震活动性、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和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