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科学   17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6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重要工程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桂山  施雅风 《地理学报》1995,50(4):302-309
由于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21世纪前半期中国沿海平原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全球平均值的2-3倍,由此将给沿海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未来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对中国沿海重要的海岸防护、水利与港口码头工程以及城市供水、防洪与滨海旅游业的可能影响方式与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纬度地带气候暖干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纬度中国,主要指35°N至50°N之间的半湿润至干旱荒漠地带,占中国面积的60%以上,自上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具有鲜明的波动性的增暖和变干趋势,特别是60年代以来更为剧烈。在其影响下,冰川与湖泊萎缩,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干旱频率和旱灾的严重性都在增加。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干旱化在近期可能还会继续。但如CO2及其它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导致下世纪升温2℃或更多.重现全新世暖期情景,则中纬度中国会变得湿润起来。而在气候剧变的过渡时期,水旱灾害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享有盛名的学者,退休的老人,以73岁和74岁的高龄,在其生死与共的老伴陪同下,于海拔六七千米的高空,抱着很重的航空摄影机,用绳子把自己拴在飞机上,打开机舱门,冒着凛烈的寒风,对准珠穆朗玛峰高处崖壁进行倾斜  相似文献   
14.
《瑞士和她的冰川——从冰期到现在》是一本精装的大型图片集,不仅图片精美,艺术性强,吸引旋游者观赏冰川美景,而且科学内容丰富,综合表达了二百多年来的瑞士冰川研究、冰川利用和冰害防治成就,说明文字简炼,深入浅出,发人思考,是一本极其出色的冰川知识的普及读物。这本书是瑞士科学家、出版家和旅游单位的集体劳动成就。他们先组织了一个“瑞士和她的冰川”的巡回展览,以后再编印这本书。在书末的作者和合作者栏内列有十多位著名的科研、旅游、生产单位和22位学者专家,其中有瑞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根据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协定,中、日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对中国天山博格达峰及胜利达坂地区的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郑本兴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仇家琪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伍光和讲师等12人,与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渡边兴亚副教授,日本山口大学教育系上田丰副教授2人组成。  相似文献   
16.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2,22(4):312-322
1999年 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 ,内容丰富 ,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 ,发人深思。本文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认为根据新近若干冰期降温值较大的信息 ,就得出冰期降温幅度为过去认识的两倍的普遍性推断 ,还为时过早。青藏高原新近研究表明夏季降温值是较小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取决于以夏季温度为标志所提供的消融热量与全年降雪积累量的平衡 ,单纯就降温值 ,不能决定平衡线下降值 ;全球各地气候、地形差别很大 ,冰期变化也很悬殊 ,不存在全球均一的 1 0 0 0m左右平衡线下降值 ,干旱区的下降值多低于此数。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 (LGM)冰川堆积 (终碛、侧碛 )和侵蚀形态(冰斗、槽谷 )一般保存良好、形态鲜明 ,较易识别 ,近年已获取测年资料 ,证明过去地貌法判别的LGM冰川规模 ,并以此决定的LGM平衡线位置基本恰当 ,当然也有误判者。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研究者逐渐认识高原内部主要是中西部LGM平衡线下降值较小 ,经过多次改进的LGM平衡线高度分布图显示约有 1 /3左右地区 ,平衡线下降值不足 30 0m ,实为世所罕见。其原因可能主要在高原西北部是全球惟一高海拔寒旱核心区域 ,为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分布区 ,以现代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古里雅冰帽为例 ,平衡线高度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0月8—24日我们二人应日本雪冰学会会长、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吉田顺五,组织委员长、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樋口敬二教授邀请,参加日本雪冰学会1979年度秋季大会,会后参观访问日本雪冰研究机构。日本雪冰学会对我们的访问表示热忱欢迎,作了妥善周到的安排。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具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山地和高原,提供了冰川发育的有利条件,成为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这些冰川一方面构成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许多大河的源头,一方面以其融水灌溉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成为干旱区农业赖以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去年十月,我们应日本雪冰学会邀请,出席了该学会秋季大会,会后参观访问了日本雪冰研究机构。对于日本雪冰学机构多,队伍大,技术先进,基础宏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有着深刻印象。 我们主要参观访问的有: 1.北海道大学低温科学研究所。这是我国冰雪冻土工作者熟悉的一个世界知名的冰雪研究机构,该所出版的《低温科学》(物理篇)早就为我国广大研究人员所喜爱。1966年,为纪念该所创立25周年,曾召开低温科学国际会议,出版《雪冰物理》论文集。现任所长黑岩大助教授为国际雪冰委员会付委员长,该所以寒冷地区各种自然现  相似文献   
20.
顾:(顾人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 人文地理学家)"冰川瀑发"是怎么会事, 你是怎样把它变成"冰川泥石流"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