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5篇
地球科学   5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前人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与第四系沉积体系、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除了因人类活动导致地面缓慢沉降外,新构造运动、第四系沉积相的分布也与三角洲沉降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研究区沉降区域的分布与主要断裂带相对应,软土的分布基本上控制了主沉降区的边界。研究结果可为以后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其他三角洲地面沉降或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2.
杭州湾北岸高能潮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纵向泥沙输移中的能量变化,潮滩可分为侵蚀、堆积和稳定三种类型,杭州湾由于北岸潮滩冲淤变化较小,属于基本稳定岸滩。  相似文献   
33.
西部戈壁荒漠区大极距激电找矿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在西部戈壁荒漠区东天山土屋铜矿上进行大极距激电方法的试验效果,讨论各参数变化对测量结果的不同影响,阐述在该类地区进行大极距激电工作时应采取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胶州湾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物类型;并以沉积物组分分布和粒度特征为依据对沉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其周边河流以及海底地貌分布,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泥;沉积物主要粒级为1.1Φ~7.1Φ,优势粒级为5Φ~7Φ,平均值为5.7Φ,粉砂的平均含量达到58.6%,砂、黏土的平均含量为23.6%和17.3%。将研究区沉积环境划为4类:湾顶及东部近岸浅水区域(I),大沽河—洋河水下三角洲区域(Ⅱ),湾西南部及中部深水区域(Ⅲ)和沧口砂脊周边及湾口区域(Ⅳ)。  相似文献   
35.
36.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的P—T—t轨迹和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华林  庄建民 《福建地质》1993,12(3):182-194
闻北前寒武纪变质岩是华夏古陆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闽北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变质岩详细的变质变形关系的研究和石榴子石环带测定P-T-t轨迹的应用,结合构造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证实了麻源群变质岩形成于早元古代或更老年代,在早元古代末期遭受过中压、中高温变质,但在晚元古代晋宁期与中元古代形成的马面山群岩石一起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岩石遭受强烈改造,具有早期地壳再活化特点。麻源群岩石完整的晋宁期变质P-T-t轨迹不支持正常大陆碰撞的假说,它的形成与异常的地幔热流有关,很可能为一种地壳增厚和地幔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37.
含水层渗透系数K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朝伦巴根  和泰 《地质学报》1994,68(4):358-367
本文结合桥梁实例对公路双曲拱桥出现的一些主要病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而对桥梁状况提出评定意见和处理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曾惠芳  戢朝玉 《岩矿测试》1995,14(3):173-179
试验了含难熔组分的岩石样品的分解方法、熔剂用量,以及溶液中可溶盐时的控制和标准系列的熔剂匹配等问题;分析采用Re,Rh和In作内标,解决了基体效应及其基体导致的灵敏度漂移的影响,实现了不经分离富集直接用ICP-MS法测定岩石样品中34个痕量元素。  相似文献   
39.
提出一个求定常方程平衡数值解的方法,并利用这个方法求得了雷州半岛海风环流的稳定数值解,在一定下边界强迫下得到了和观侧相一致的环流状态,进而讨论了大气参数对海风环流的影响,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求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用覆盖中国的358条勒夫面波路径资料,研究了10.45-113.80s范围内中国西部的三维SH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的SH波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差别.作为稳定块体的塔里木盆地,壳内重力分异程度较高,上、中、下地壳厚度差别小,壳内无明显的低速层,地壳平均速度比较小;上地幔低速层埋深大且层中速度大;区内横向变化小.构造活动区如天山、青藏高原,其突出的特征是下地壳厚度大且速度大,上地幔盖层速度值相当高.这与西伯利亚、印支板块的挤压有密切的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北、东边缘地区壳内存在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埋深浅,一些地区存在壳幔过渡层.面波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天山及印支板块北缘下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以构造边缘地区及上地幔低速层附近最为突出.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大陆间的碰撞引起强大的水平压力和一定的下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地壳增厚、天山隆起的最根本的因素,同时也促成壳幔中辉石、橄榄石的定向排列和物质运移,因而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