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4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商丹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北秦岭造山带的组成、变质变形作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多期多样式裂解与造山过程,对深入研究整个秦岭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宽坪群为北秦岭构造活动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呈北西西向延伸,横贯陕西。宽坪群的各个岩组均有一定的矿化。本文根据陕西宽坪群含矿层位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而成。谬误之处,望指正。一、概述陕西宽坪群由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岩组,眉(县)户(县)地区(称眉户地区,下同)为甘峪湾组、大镇沟组和汤峪组;商洛地区(本文指蓝田以东陕西部分,下同)为广东坪组、四岔口组和谢湾组。下岩组以绿片岩为主,夹长英质片岩、石英岩、石英大理岩、硅质(石  相似文献   
33.
陕西洛南—河南栾川一带,断续分布着一套碱钙性—碱性火山岩(图1)。1∶20万洛南幅、栾川幅地质图和1∶50万东秦岭地质图将其划为片理化正长斑岩,时代置早元古代。以后的调查者也都将其作为侵入体对待。  相似文献   
34.
笔者在对陶湾群调研的同时,对其北邻的寒武系做了相应的工作。基本查清了寒武系的层序、构造及展布范围。在原划的“三道撞组”和陶湾群的某些层位中采到大量的早寒武世化石。并发现了中寒武统平行或角度不整合在下寒武统和罗圈组之上,即兴凯运动在华北南缘的表现。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洛南盆地以东页山河、扶庄河乖以西辋峪、斩子坪寒武系的层序和岩性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将寒武系由下而上分为三统七个岩段,并分别与邻区的寒武系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寒武系的时代及其上覆陶湾群、下伏罗圈组的接触关系进行了计论和对比。指出洛河地区处于洛南—栾川过渡带的冒地槽沉积盆地,岩相属浅水相碳酸盐台地向大陆斜坡或次深海相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35.
北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带北侧,为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体。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该杂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金盆中细粒变辉石岩单元、黑潭沟细粒暗色变辉长岩单元、马槽沟中粒变辉长岩单元、丁家沟中粒变辉长闪长岩单元和八里湾变角闪石黑云母二长岩、正长岩单元,合并为一个序列———富水序列。依据接触关系、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形成于北秦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6.
北秦岭商南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南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北侧,主体侵位于古元古代秦岭岩群变质杂岩中,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已获单颗粒锆石蒸发Ph-Ph年龄889±22Ma.岩石类型包括:英云间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以花岗间长岩为主体.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商南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岩石成分演化关系,并具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双重特征,以I型为主,属于Castro等的H型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37.
陶湾群层序及时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8.
秦岭群自形成以来,经历了从粘塑性—塑性—脆性的多期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在其中段(陕西境内)形成了以金、铜为主,其次尚有铅锌、钨、铁等多种金属矿产。本文依据地质构造特征、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该区带范围内金的成矿作用特征和区域评价准则。强调了金成矿作用受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对含金矿源层改造,使金活化后在热穹窿外围(或上部)有关脆—韧性剪滑断裂中成矿的特殊意义,而后期的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对已成金矿的保存和南侧泥盆系中金富集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为在显生宙造山带中金的预测和找矿工作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
北秦岭北部早古生代断陷带火山岩及其形成环境对探讨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火山岩系分布于元古界秦岭群和宽坪群之间的断陷带内。下部为含凝灰质的陆源碎屑岩,局部残留与基底层呈不整合关系;中部细碧石英角斑岩夹正常沉积岩;上部碳酸盐岩产腹足类、珊瑚及海百合茎等化石。火山岩以石英角斑岩为主,细碧岩自西向东增多,角斑岩较少。与相应的正常成分钙碱性火山岩相比,Na_2O明显偏高(最高含量为SiO_2 65%的中酸性岩),K_2O明显偏低,Na_2OK_2O。岩石系列具有双重性,即出现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岩两个岩石系列。细碧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配型式类似岛弧拉斑玄武岩。锶同位素初始比值(0.706)明显高于上地幔(0.699)。综合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本区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  相似文献   
40.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荒漠化加速发展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而诱发的。应当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