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地球科学   16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过去一直用“拉线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生代构造现象既是中生代时期构造作用的延续,也是始新世以来复杂应力环境作用的结果。印支-燕山中期,中国东部只受到太平洋-库拉板块一种力源作用,地层形变强烈,受力方向单一,以NW,NWW向挤压或左行剪切为主,发育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始新世,由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冲撞引发的NE向挤压力加入到本区,使苏北盆地从此处在因两大板块非均速推进而产生的二元交变动力环境: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右旋扭动”力偶,使燕山早-中期逆断层复活反转的同时,由于中国西部大陆的不断抬升,本区总的以沉积作用为主,而太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又产生“左行剪切挤压”,在整体抬升基础上,斜坡-凸起处的过多蚀进一步加强了箕状盆地结构。两种力源的时空交替实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断-坳-隆”沉降-抬升构造旋回,利用裂变途径迹资料探讨了不同方向构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92.
自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单位、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各有不同,工作效果不明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近年来通过研究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法技术,通过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仅以内蒙古一二五公里幅1∶20万区域化探新、旧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比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
We invert S-wave velocities for the 3D upper-mantle temperatures, in which the position with a temperature crossing the 1300℃ adiabat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top of the seismic low velocity zone. The temperatures down to the depth of 80 km are then calculated by solving steady-state thermal conduction equation with the constraints of the inverted upper-mantle temperatures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hen surface heat flow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crustal temperatures. The misfi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surface heat flow is smaller than 20% for most reg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t a depth of 25 km, the crustal temperature of eastern China (500―600℃) is higher than that of western China (<500℃). At a depth of 100 km, temperatures beneath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China are higher than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of 1300℃, while that beneath west China is lower. The Tarim craton and the Sichuan basin show generally low temperature. At a depth of 150 km, temperatures beneath south China, eastern Yangtze craton, North China craton and around the Qiangtang terrane are higher than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of 1300℃, but is the lowest beneath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regions near the Indian-Eurasian collision zone. At a depth of 200 km, very low temperature occurs beneath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outh to the Tarim craton.  相似文献   
94.
对流层氮氧化物光化学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彬  孙照渤  安俊岭 《大气科学》2002,26(4):487-495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间影响NOx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探讨了在不同NMHC/NOx比值时,NOx光化学特征及其转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NOx转化率的主要因子是阳光辐射强度和NMHC/NOx比值.但在NMHC/NOx比值很低时,光强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高NOx转化率.温度和初始臭氧浓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次之.相对湿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NMHC/NOx比值下,NOx转化特征和产物有很大区别.NMHC/NOx比值高时,产物中PAN>HNO3.NMHC/NOx比值中(低)时,产物主要是HNO3,PAN等有机氮不到10%(1%).最后初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NOy组成.  相似文献   
95.
水泥—丙烯酸盐复合浆液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泥-丙烯酸盐复合浆液是在丙烯酸盐浆液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复合浆液,它既保留了丙烯酸盐浆液流动性好,固结体弹性好的优点,又大幅度地提高了浆液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因此在注浆时可以带来良好的综合灌注效果,还对复合浆液的粘度和强度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6.
采用动力学模拟实验对Ⅰ型干酪根的生烃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热解产物中的正烷烃组分进行了GC-IRMS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Ro<1.6%时,C8+正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母质的特征,而随热演化程度的变化不显著,因此可用于油(气)/源对比。当Ro在1.6%~2.0%之间时,C8+正烷烃迅速裂解,其δ13C显著增重。Ro>2.0%之后,C1—C4气态烃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逐渐富集13C,其δ13C与Ro之间的关系明显受升温速率的影响,所以由模拟实验获得的δ13C1-Ro关系式不适用于高—过成熟的气源岩研究;而δ13C1-F(甲烷生成率)的关系则不受升温速率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宽,故可用于高演化阶段的有效气源岩的判识。  相似文献   
97.
1. IntroductionMany studies using a variety of coupled models have reproduced ENSO like features(e.g., Hirst, 1986, 1988; Zebiak and Cane, 1987; Battisti and Hirst, 1989; Jin and Neelin, 1993;Jin, 1997; Kirtman, 1997; Kang and An, 1998; Wakata and Sarachik, 1991). But, a variety ofsolu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depending on different parameterizations of atmospheric processes,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d stress and SST anomaly, indicating that therelationship has a large i…  相似文献   
98.
廖泽文  耿安松 《地球化学》2001,30(5):433-438
沥青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分子结构上的特征,红外吸收因子Z[I(1380cm^-1)/I(720cm^-1)]能指示不同来源沥青质的母质类型;吸收因子Y[I(1600cm^-1)/I(1450cm^-1)]可以较好地讨论沥青质的成熟度演化状况;沥青质的红外研究认为,所有的沥青质都具有较好的再生烃潜力,其中Ⅲ型母质来源的沥青质具有较好的再生气潜力。而Ⅰ和Ⅱ型母质来源的沥青质具有高的再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99.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地质》1996,18(1):25-29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龙门山断裂带测区,选取3个小区深钻孔系列的岩心,测量了岩体中宏观残余应力场的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分量、水平和铅直最大剪应力,及其应变能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它们沿深度的分布规律,估算了该断裂带岩体中储存的宏观残余弹性应变能的量级  相似文献   
100.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浑沌动力学研究固化介质中裂纹的传播问题,描述了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模拟,探讨了利用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