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0篇
交通运输   4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4月14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北京会见了出席巴基斯坦政府商务论坛的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  相似文献   
32.
某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利用柴油机缸套水废热的蒸发式制淡装置,在该平台的作业区域发生变化后,发现制淡量明显降低。文章从设计原理和现场测量数据两方面分析得出制淡量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华南地区公路路面修筑成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课题的立项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等.课题研究成果将为我省公路路面建设的各个环节(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4.
燃料电池技术及其船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世界海运》2011,34(10):30-33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效率、低排放和低噪声、可使用多种燃料等特性,已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比如可用作船舶应急发电机、发电机及推进器电力供应装置。简要介绍燃料电池技术,从效率、能量利用及排放等方面分析燃料电池的特点,并以Wart sila公司开发的应用于船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WFC20为例,介绍目前最先进的船舶燃料电池的性能指标和工作参数,对燃料电池在船舶应用的现状及主要不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5.
李斌  李博洋 《船海工程》2011,40(1):77-80,131
针对实船一起由排气门引起的船舶主柴油机机损事故,进行故障分析,提出减轻气门盘与气门座的撞击、防止气门盘单边受力以及正确检查与研磨三项具体的管理措施;并对设计制造工作提出进行气门座结构改进、选用新型材料以及限制使用翻新工艺建议。  相似文献   
36.
综合分析瞬变电磁法的数据格式以及处理解释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按照实际需要和软件工程的要求,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来研制功能较完整,结构合理,能提供给用户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友好的应用环境,方便用户操作的瞬变电磁法屏幕建模软件模块。  相似文献   
37.
李斌 《汽车与配件》2012,(46):48-49
汽车的整车质量取决于各个连接的质量.螺纹连接在汽车制造厂总装车间是应用最普遍也是应用最多的连接方式.为保证出厂前的整车质量,就必须控制各螺纹连接扭矩,因此,汽车螺纹扭矩控制是总装车间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保证整车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顾客对整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各整车厂都严格要求自己,扭矩控制系统逐步在各个整车厂总装车间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8.
介绍龙岗服务区独特的功能布局及平、纵、排水设计,剖析其中的设计要点,供设计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39.
灾后路网重建规划可分为应急阶段和全面恢复阶段。文中建立了灾后恢复阶段多期路网重建规划的双层模型,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求解。上层模型考虑到建设资源的限制,以工程总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多期工程效益模型;下层模型是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的用户均衡分配模型。最后结合实际路网进行了算例分析,证明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为提高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其变形控制能力,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的下穿城际铁路高架结构车站基坑—和平站基坑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伺服系统应用下的轴力设定值确定方法、伺服系统布置方式、伺服支撑体系节点计算3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伺服系统应用方法。结果表明: 1)通过双控法指导数值模拟计算,可以确定各道钢支撑较为合理的轴力设定值。2)伺服系统作用效果与其数量及布置位置有关。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伺服系统的平均标高越低,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浅层伺服系统的控制效能欠佳。3)对于直径800 mm、壁厚20 mm的伺服支撑,采用4.6级或4.8级的普通螺栓即可满足受力要求; 对于两端的钢围檩,建议在其与支撑管节接触范围背后添加2道加劲肋以改善变形及受力状态; 设置抱箍结构可有效抑制管节体系的空间侧向屈曲变形,且设置在二分点处可最大程度发挥变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