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铁路牵引电机转子钎焊缺陷的存在对电机运行安全有较大影响,文章介绍了电机转子超声相控阵检测时的探头设计和扫查技术参数选择,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初始队长为空的M/M/1/N排队系统,利用递归方法,获得了该系统幂级数形式的瞬态解,并由系数满足的迭代递归关系,得到了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分析了瞬态解的可靠性和计算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泥质软岩隧道注浆加固需求以及常用单一浆材性能存在的弊端,将纳米硅溶胶和铝酸盐水泥作为主剂,按照硅溶胶∶水∶铝酸盐水泥为100 mL∶100 mL∶120 g的基本配比组成复合注浆材料进行研究。初期研究发现,简单将纳米硅溶胶与铝酸盐水泥复合会导致结石率低且结石体存在裂缝等问题。针对结石率问题,选取硅酸钠和硅酸盐水泥,研究各自掺量对结石率、3 d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在满足结石率达到100%的前提下,以3 d抗压强度为主、凝胶时间为辅,综合得出硅酸钠为提高结石率的优选外加剂,推荐掺量为铝酸盐水泥的1%。然后,将硅酸钠掺量1%作为常规配比用于后续试验。针对开裂问题,选取硅灰、氧化镁、氧化钙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研究各自掺量对裂缝、3 d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在满足裂缝得到完全治理的前提下,以3 d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为参考依据,得出氧化镁为防治开裂的优选外加剂,推荐掺量为铝酸盐水泥的0.6%。最后,基于界面过渡区理论,评估优化浆材对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泥岩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岩-浆界面过渡区宽度平均仅88.6 μm,显微硬度下降幅度较小,岩-浆结合处微结构较紧固。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海拔、高寒区铁路隧道施工的特点,介绍了冻土隧道施工通风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隧道施工通风新的控制系统,采用两级模糊控制器,分别控制风量和风温两个被控参数,并对其控制软件和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吉罗公路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提出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的重要性.同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存在的岩溶问题,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库区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对裂隙性岩溶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表明,该坝肩的岩溶是风化卸荷与构造作用等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北方岩溶形成的典型模式之一。鉴于裂隙性岩溶的空间位置的重要性,结合现场压水试验资料,对坝肩岩体的渗透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并对岩溶渗漏问题和加固防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岩溶渗漏加固方案的选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交流电动机软起动(停止)控制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电机控制新技术,它应用电力电子技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运行电压和电流,使得电动机的功率输出与负载的机械特性吻合,改善了交流电动机的运行工况,使电动机的起动(停止)平稳,减小了对电网的电气冲击和对负载的机械冲击。尤其在给排水工程的泵站运行中,消除和减小水锤作用十分明显。笔者单位近两年来安装了数台软起动器,各项效益十分明显,值得介绍、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增塘水库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水库坝体渗透性能较强,可能存在渗透稳定问题,坝基局部砂层埋藏较浅,存在渗透破坏可能,建议进行渗透稳定分析与防渗加固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高海拔、高寒区铁路隧道施工的特点,介绍了冻土隧道施工通风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隧道施工通风新的控制系统。研究方法:采用两级模糊控制器,分别控制风量和风温两个被控参数.为了评价其实施效果,运用仿真技术,把设计控制方法和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该模糊控制系统不仅提高了隧道施工通风控制性能和自动化水平,而且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非突变有限生灭系统,利用系统转移速率矩阵的特殊形式,以Caley-Hamilton定理为基础,结合齐次线性递归系统的通解,获得了该系统形式简洁,计算比较封闭的幂级数形式的瞬态解,并给出了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