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社会科学   170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沈艳兵 《城市》2008,(2):18-21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志。随着国家把规划和建设滨海新区作为全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天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天津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天津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天津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体育与健康》学科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全球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在原有体育课的基础上而重新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了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内涵,结合我省西北部及辐射地区的具体情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体系与买践模式的构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建设性地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83.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重要创新。实践中,我国已经出现浙江"绍兴模式"、湖南"草尾模式"及安徽"宿州模式"等典型模式。我国应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信托法》等法律法规,并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实践经验,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法律制度。立法上应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赋予与义务负担,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设立与生效、登记公示、变更和终止等运行机制的设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4.
从古至今,中外小说研究一直围绕情节发展这一种叙事运动展开,从各种角度挖掘其深层意义。然而,笔者发现,在不少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与之并行的"隐性叙事进程"。两者走向不尽相同甚或完全相反,在相互补充或相互颠覆的过程中,表达出丰富的主题意义,塑造出多面的人物形象,引发或邀请读者做出复杂的反应。在安布罗斯·比尔斯的《空中骑士》中,就存在这样的双重叙事运动。其情节发展围绕战争的残酷无情、儿子被迫弑父的悲剧展开,而隐性进程则围绕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展开。我们若从头到尾追踪这并列前行的双重叙事运动,关注其既互相冲突又互为补充的复杂关系,就能更为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修辞目的并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此外,若打破长期批评传统的束缚,将注意力从单一叙事运动拓展到双重叙事运动,还能在多个方面发现理论创新的机遇和研究扩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5.
The number of subjects in a pharmacokinetic two‐period two‐treatment crossover bioequivalence study is typically small, most often less than 60.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to testing for bioequivalence is the two one‐sided tests procedure. No explicit mathematical formula for the power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one‐sided tests procedure exists in the statistical literature, although the exact power based on Owen's special case of bivariate noncentral t‐distribution has been tabulated and graphed. Several approximations have previously been published for the probability of rejection in the two one‐sided tests procedure for crossover bioequivalence studies. These approximations and associated sample size formulas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nd compared for various parameter combinations with exact power formulas derived here, which are computed analytically as univariate integrals and which have been validat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exact formulas for power and sample size are shown to improve markedly in realistic parameter settings over the previous approximation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6.
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views of the authors and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to be those of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7.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establish a theorem that represents the price of an Asian option in terms of standard European options with a shorter term and different strikes. Then using Gauss–Hermite numerical integration, we discretize our theorem so as to us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examine the error of the static hedging under the Black–Scholes model and the Merton jump-diffusion model. For ease of comparison, we also provide the error of the dynamic hedg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hedging strategy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dynamic one under both models.  相似文献   
88.
沈云樵 《学术研究》2006,2(6):72-77
人格权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从而是对人的认识的问题。从罗马法到当今民法,对人的法律塑造始终受到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近代人格权概念的承认亦然。而近代以降,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更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两种进路的缠绕博弈。我国民法典制定中的人格权立法,首要问题是厘清对人格权的传统的认识,其次才涉及立法体例与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89.
我国<继承法>第14条关于遗产酌分请求权的规定对于保护遗产酌分权人之权利的意义是应当肯定的,但此项规定过于笼统,无论是享有酌分权的主体,还是酌分权的构成要件,亦或酌分权的份额,都缺乏明确、具体的标准,因此建议在修改<继承法>时对扶养人、被扶养人这两种酌分权的构成要件及享有的权利应分别予以详细规定,才能真正发挥此条款的实际作用,并避免实践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沈顺福 《东岳论丛》2007,28(2):36-40
理解的基本原理分为五条。命题⒈符号表达主体的主意,即符号原理;命题⒉主体能够接受、认识这个符号,即认识原理;命题⒊主体能够将这个认识还原为现象,即认识还原原理;命题⒋主体能够解构现象,即现象解构原理;命题⒌理解的实现最终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感应,即感应原理。只有当两个主体之间产生了感应,理解才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