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4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解决仓储中心建设工程中成本高、进度慢、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轮扣式脚手架施工方案。分析了轮扣式脚手架以及其相关施工技术在仓储中心厂房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并对相关技术的优势、施工工艺流程、优化措施以及辅助工序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施工方案具有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针对曲线隧道施工通风排尘问题,依托五阱明隧道工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测试研究隧道曲率半径对喷浆粉尘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曲率半径的隧道内喷浆粉尘具有相似的迁移轨迹,隧道沿里程粉尘浓度不断下降,隧道内喷浆粉尘迁移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射流区,粉尘在区域内形成粉尘漩涡区;第2阶段为距掌子面20~50 m区域内,粉尘沿隧道壁螺旋外移,粉尘逐渐摆脱涡流区控制,粉尘分层明显;第3阶段为距掌子面50 m外区域,隧道内粉尘分层消失,分布平均。随隧道曲率半径减小,第1阶段粉尘迁移受沿里程阻力影响减弱,最大粉尘浓度区从隧道拱顶向隧道内侧移动,第2阶段长度不断缩短;隧道曲率半径对第3阶段粉尘迁移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原理和正交幅度调制信号发生器原理的基础上,利用FPGA的DSP开发工具DSPBuilder对正交幅度调制信号发生器建模设计,对模型进行算法仿真产生QAM信号。然后利用ALTERA公司提供的Singalcompiler工具对其进行编译,产生QuartusII能够识别的VHDL源程序和ATOM网表文件,同时用ModelSim和QuartusII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4.
以山杏仁饼为原料,经脱脂后通过黑曲霉发酵制备山杏仁多肽,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对影响山杏仁多肽含量的4个主要因素,即液料比、初始pH、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山杏仁多肽发酵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6.4,液料比12∶1,接种量10.5%,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测得山杏仁多肽含量为4.768 mg/mL,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58%.  相似文献   
85.
黄昆  顾欣  王文江  李迪  李雅松  王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107-110,115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风味蛋白酶酶解脱脂山杏仁的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脱脂山杏仁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及酶解pH,3个实验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方程,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酶解最佳工艺条件:蛋白酶用量0.50%,酶解温度55℃,酶解pH7.2,酶解时间4h,最佳条件下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6.8%。在此条件下,山杏仁蛋白酶解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4.18mg/mL。经过超滤分离获得不同分子量的抗氧化多肽,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性,得分子量小于5ku的肽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6.
目前,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分析技术,该技术能够充分适应我国新型油田的开发以及不断投产的调整过程。采油工艺综合研究的开展工作已经涉及到了许多方面,主要针对采油工艺综合技术进行全面设计,并且提出最合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同时为相关部门的油田生产提供了数据参考。总之,采油工艺综合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油田施工过程中采油工艺的发展与进步,还能够有效的管理和协调采油工程的项目,从而可以提高我国油田的作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7.
黄昆 《机电技术》2013,(4):149-153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7组不同情况下含平面缺陷的弯管有限元模型,对管道上裂缝进行了应力计算和分析,并采用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标准对含裂缝缺陷的压力管道进行了简化评定。结果表明7组评定点均处于安全区域,故裂纹缺陷不影响管线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8.
黄明富  王霞辉  黄昆  赖桂坚 《电子测试》2022,(22):99-101+120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工艺正逐步趋于民用化和商业化。目前广泛地应用在消费通信工程、被动电子元器件等领域,LTCC集成化过程中,LTCC工艺为整个模块制造的关键技术,LTCC集成化过程电极会出现趋肤效应,特别是在高频段使用时,会严重影响电性能,本文介绍了通过高目数印刷、温水等静压等应力处理工艺后,解决高频使用过程中的趋肤效应,对电性能提高有重大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9.
Pt族金属在加压氰化浸出过程中的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昆  陈景 《金属学报》2004,40(3):270-274
对加压氰化浸出过程Pt族金属(Pt,Pd,Rh)行为的研究表明,Pt族金属氰化浸出率的顺序为Pd>Pt>Rh,而相应氰配合物高温下稳定性顺序为Rh≈Pt>Pd浸出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实际上反映的是表面态Pt族金属的化学反应活性顺序,也即金属的原子态稳定性和金属键强度两种变化规律的综合表现,而Pt族金属氰配合物高温稳定性可以由“重Pt族配合物比相应结构的轻Pt族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更大,动力学惰性更高”以及金属氰配离子反应活性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90.
加压碱浸处理氰化浸出法回收汽车废催化剂中的贵金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铂族金属的浸出回收率,针对前期研究提出的汽车废催化剂先经加压碱浸处理而后再加压氰化浸出铂族金属的新工艺,变动预处理反应过程各种工艺参数,考察了对后续铂族金属氰化浸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打开汽车废催化剂载体对铂族金属的包裹,有利于其氰化浸出;但物料粒度过细或反应碱用量过大、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均容易形成新相重新包裹,不利于氰化试剂与铂族金属有效接触;预处理渣进一步湿磨,可消除包裹,提高氰化浸出率;在实验最佳条件下,铂族金属氰化浸出率分别可达到:Pt 96%、Pd 98%、Rh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