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析油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和分析钻井、完井、防砂和增产措施等作业环节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对试井解释计算出的总表皮进行了有效分解,并给出了分解后各作业环节引起的表皮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定量分析了影响油气井产能的因素,其中射孔、钻井污染和防砂三个作业环节是影响油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为钻井、完井、防砂和增产过程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压裂水平井裂缝变质量入流与油藏渗流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合考虑了水平井筒完井段生产、各条裂缝长度不等、导流能力不同、间距不等、与水平井筒夹角不等以及关于井筒非对称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压裂水平井裂缝分段入流、水平井筒分段入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模型.通过实例计算,揭示了水平井筒完井段及裂缝段的入流和压力分布规律,并对各裂缝的产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裂缝与井筒交点附近,裂缝入流存在局部极大值,且生产压差最大;裂缝之间的水平井筒完井段入流速度存在极大值,在裂缝与井筒交点处压力变化幅度剧增;裂缝半长对外裂缝产量影响程度深,对內裂缝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理论优选完井方式的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油井初始产能预测模型及概率统计方法,对储层不确定性参数进行数据离散,求得产能概率分布及最可能出现的初始产油量,结合油井产能递减规律模型和NPV经济评价模型,运用灰色理论,给出了一种完井方式优选的多指标综合方法,考虑了初始产油量、累计产油量、净现值、措施成本、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多个评价指标,求取不同完井方式各指标的关联系数,进而求取不同完井方式的关联度,比较不同完井方式的关联度,选择最优完井方式,为油田完井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考虑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敏感性因素的条件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定压条件下,不同敏感性因素对底水油藏水平井累积产油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发现该变化规律可分为四大类,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应用多元回归原理,筛选出了影响产能的显著因素,给出了它们的重要性次序(由主到次):油藏边长、油层厚度、油层深度、原油粘度、水体倍数、生产压差、水平井长度、油层与水层孔隙度比、油层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射开程度。在有根据性选择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稳产期与递减期产能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产能模型回归精度较高,能够满足油藏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过程中将注入大规模外来流体,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对页岩储层孔隙造成的伤害或改善需要定量评价。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二维核磁测试技术实现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内的流体精确识别;建立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敏感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古龙页岩岩心饱和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前后的孔隙结构测试,定量评价了古龙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酸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具有弱改善作用,其中对微孔有强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碱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造成弱伤害,且随碱液强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先升高后降低,碱液对微孔弱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古龙页岩与中性滑溜水作用后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孔隙度基本不变,孔隙结构对中性流体不敏感。研究成果对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液体系配方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岩心渗流测试显示致密油藏渗流是低速非线性渗流,而描写低速非线性渗流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已有很多。对已有低速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中引用率较高的姜瑞忠方程、黄延章方程和最新出现的幂比方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幂比方程为整体可微函数方程,优于两分段可微函数方程形式的姜瑞忠方程和黄延章方程;幂比方程令启动压力梯度似有实无,巧妙地调和了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两种对立观点,使致密油藏渗流研究不再纠缠于有无启动压力梯度,而姜瑞忠方程和黄延章方程中存在备受争议的启动压力梯度项;幂比方程首次从岩心渗流测试所得数据点的平滑线上拐点的存在,揭示出中速近线性渗流的存在并成功对其描述,而姜瑞忠方程和黄延章方程不具备描述中速近线性渗流的能力。因此,齐成伟幂比方程可作为致密油藏渗流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渗透率仪定量测定了不同射孔弹(常规YD89-1弹、大孔径YD127-4弹、深穿透BH54RDX
-1弹)、不同渗透率(1mD、10mD、100mD、1000mD)岩心条件下射孔孔眼周围压实带厚度和压实带渗透率。研
究结果表明,较低渗透率的贝雷岩心射孔时会产生微裂缝,进而导致压实带渗透率增大;中高渗透率贝雷岩心射孔
时压实带渗透率明显降低。岩心渗透率为1mD时射孔压实厚度在10~12mm之间、岩心渗透率为10mD时射孔
压实带厚度在10~14mm之间、岩心渗透率为100mD时射孔压实厚度在12~16mm之间、岩心渗透率为1000mD
时射孔压实厚度在14~18mm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井距优选设计,以吉林油田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开展压力梯度测试实验,绘制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曲线,结合"一注一采"模式下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的合理井距设计图版.结果表明:低渗透扶余油层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负幂指数关系,在注采压差为15~25 MPa条...  相似文献   
19.
裂缝参数对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规律分析及重要性排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等效井径模型、裂缝内线性流动模型、井筒变质量流动模型,运用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压裂水平井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模型.研究分析了裂缝参数对其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因素分析方法,给出了裂缝参数对其产能影响的重要性排序方法,解决了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重要性排序问题.同时该耦合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多分支复杂结构井的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的耦合.  相似文献   
20.
被动式流入控制装置(PICD)在油井见水后易失效.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型流入控制装置(ICD)和遇水膨胀橡胶(WSR)的自膨胀型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分析流体性质敏感性并优化结构参数,与喷嘴型、喷管型、螺旋通道型和混合型等4种流入装置(在流动阻力等级FRR相同时)比较.结果表明:一旦油井见水,自膨胀型AICD上预装的遇水膨胀橡胶膨胀,且膨胀度根据含水率自动变化,从而改变装置的最小过流面积和流动阻力等级;在泥浆返排阶段防堵塞能力强,在稳产期抗冲蚀性能强,在衰竭生产时能够持续控制入流且对黏度不敏感.该装置还可以根据流体类型自动改变流动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