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针对吉林扶余油田+13-8.2区块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发育,水窜现象严重的问题,在对油层条件、生产动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部封窜的治理措施。深部封窜技术主要包括:通过油水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找出窜流最严重的水井及层位作为封窜对象;通过对堵剂在地层内推进规律的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数学计算模型,以优化堵剂用量,并进行合理施工压力设计。利用该项技术对+13-8.2区块进行了深部封窜方案设计,现场作业后,综合含水降低5.4个百分点,日产油增加了5.1 t,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对高含水后期存在窜流通道油藏的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2.
正交试验设计法在优化注聚参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聚参数的选择是制定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聚合物驱开发的成败.根据矿场实践经验,确定了影响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敏感因素.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用量、注入速度、注采比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采收率增量、吨聚增油量和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优化得到最优的注聚参数组合,以减少试验的次数,保证优化结果的科学性.在最优参数组合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段塞组合方式,确定了最佳段塞组合方式,为指导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一般弹塑性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使得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发生变化,因此,其渗流特征和储量有效动用规律与常规油藏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常规井网井距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开发需求.基于经典渗流力学理论,建立典型注采井网条件下考虑压力敏感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渗流模型,并采用稳定逐次替换法得到注采渗流场分布规律;根...  相似文献   
24.
低渗透弹塑性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储层压力分布规律与常规油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基于低渗透储层基本渗流规律,建立包含启动压力和压敏影响的渗流方程,并采用稳定逐次替换法求解,得到了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影响下,储层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低渗透弹塑性油藏压力分布特征,进而确定出此类油藏储量极限动用半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弹塑性油藏,要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的双重影响,确定油藏储量的极限动用范围,以指导此类油藏开发井网的部署。  相似文献   
25.
针对裂缝性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采井间的窜流问题,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油田开发实践,选出油田地质静态特征指标和反映油田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用数学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针对油水井的评价指标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权重系数法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指数,提出注采窜流井区评价标准,最后根据目标油水井的综合指数来判别其窜流程度。通过在BD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基于典型注采条件下的渗流模型,在分析一注一采渗流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注采井间压力、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实现水驱开发有效驱替的条件,并建立了注采单元内流体可驱动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结合油田实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注采单元中驱替压力梯度与有效驱替范围的变化关系,确定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有效注采井距,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以指导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注采井距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27.
为有效控制水驱油藏窜流现象,提高注水利用率,需要确定油藏存在窜流的低效循环场区域。基于水驱开发油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立包括油藏静态、动态参数的注采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注采有效性评价指标量化分级标准、影响因素分级权重标准和注采有效性分级标准;结合油田实践,进一步建立油藏注采有效性计算评价方法和步骤。根据建立的综合评判方法,分析评价了江苏油田某油藏水驱开发的注采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油藏实施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8.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时效性,在控制产量递减率的基础上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是海上油田获得开发效益的基本要求。基于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和开发需求,建立海上油田水驱开发后期合理采油速度的确定方法及步骤:一是建立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生产能力的评价方法,以确定油田开发后期最大和可行的采油速度范围;二是制作不同采液速度下,油田产量递减率与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以确定满足递减率限制的采油速度;三是根据油田开发经济收益界限要求,确定油田最低采油速度;最后,综合考虑油田生产能力条件、稳产和递减控制要求以及经济技术界限等,确定海上油田开发后期合理采油速度范围。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海上PLA-3油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开发特点,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9.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表征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含水期油藏与中低含水期油藏相比,剩余油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常规的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方法在高含水期不再适用。考虑到剩余油分流能力与含水饱和度之间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的新概念——优势潜力丰度。分析了胜坨油田坨七断块顶部油藏沙二段8—10砂层组高含水期剩余油优势潜力分布规律,在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部位的优势潜力丰度最大相差达10倍,有效地突出了剩余油优势潜力部位,明确了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30.
从渗流理论出发,首次推导了直井注-水平井采混合井网系统井间沿程压力与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数学表达式,提出了计算低渗透油藏混合井网注采井距的方法,分析了注采压差、渗透率和水平段长度对注采井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合井网系统所需要的生产压差远小于直井井网,因此混合井网更容易形成有效驱替,可以采取更大的注采井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