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林练  郭绍辉 《当代化工》2005,34(3):159-161,168
采用热模拟实验与CS2/NMP混合溶剂抽提相结合的方法对繁峙褐煤中的非化学键缔合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繁峙褐煤中含有大量的非化学键缔合结构,在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非化学键缔合结构也进行着同步的演化.大量非化学键缔合结构的存在对有机质的早期演化、未熟-低熟油气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膜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化工分离技术20年来已经应用于很多行业,近年来膜梯度分离用于水质表征的方法受到国内外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膜梯度分离技术用于水质分析的研究进展。膜梯度分离在国外已经应用在超胶体的定性、易降解组分的定量、化学耗氧量与粒径分布关系的分析以及可生化性评价等方面;国内目前在水源水分子量分布、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特性表征和絮凝处理后水质分析方面有研究。  相似文献   
43.
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经混凝处理后的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值稳定在350~600 mg/L,水中残留的COD物质可絮凝性很差. 对水中残留COD物质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在6000 mg/L石灰和2000 mg/L硫酸亚铁(FeSO4)的混凝作用下,COD的脱除率为77.2%;对混凝出水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随初始pH值的升高,臭氧氧化效果增强,随COD值降低,臭氧指数(Ozone Index, OI)显著增大;在pH值为12.5下氧化5 min, COD的氧化去除率达81.2%;混凝-臭氧氧化法两步反应的COD总去除率为95.7%,出水无色,COD<100 mg/L,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4.
李天鸣  闫光绪  郭绍辉  左岩 《化工进展》2007,26(9):1278-1282
利用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与臭氧联用的上流式反应器,考察了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和二者协同处理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情况以及COD和BOD5/COD的变化趋势;另外研究了反应器内加入TiO2催化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10min时,放电协同臭氧溶气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率可达51%,比单独放电和单独臭氧分别提高了27%和4%。加入TiO2催化剂后,COD去除率达到65%,BOD5/COD提高到0.37。  相似文献   
45.
充气水力旋流器用于接触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敏  闫光绪  王嘉麟  郭绍辉 《化工进展》2005,24(11):1225-1228
充气水力旋流器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当作离心浮选设备来研究和使用。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它的结构和操作参数作适当的改变后,充气水力旋流器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接触反应器。本文简介了其应用于离心浮选和接触反应两方面的原理,比较了其异同点,阐述了其在接触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6.
多杂质用水网络最优化设计——水质分析及数学规划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强  阎光绪  郭绍辉 《化工学报》2008,59(6):1441-1447
在多杂质用水系统中,各操作出水水质会以不同杂质为主要因素,难以直接比较水质优劣,本文提出了水质分析与数学规划法相结合的用水网络最优化设计方法,对进出口水的极限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质状况并对它们按优劣进行排序,优先将排在前面的、节水效果好的操作作为供水源,在水量足够的情况下,对后面的操作不予考虑,以此来简化用水网络超结构模型,然后利用GAMS软件对经过简化后的超结构进行非线性规划并求解,通过两个例子的分析,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稀土偶联剂WOT对聚丙烯(PP)/氢氧化镁(MH)复合阻燃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经过WOT改性后,阻燃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流动性能得到了改善,阻燃性能也有所提高。同时根据三相界面模型理论,研究了加入助偶联剂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二者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48.
利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得到纳米Y2O3:Eu红色荧光粉。对前驱体和试样进行了红外(FTIR)微结构分析,从试样显微结构分析了微波辐射加热机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PL),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700℃的温度下保温2h所得Y2O3:Eu粉体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96.3%的颗粒分布在15~27nm,且具有较好的荧光强度。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Y2O3:Eu粉体呈疏松状分布,其表现软团聚尺寸小于100nm。考察了Y2O3:Eu粉体在聚丙烯(pp)中的成核、荧光和分散效果。结果表明,所添加的微量的Y2O3:Eu粉体具有成核作用,有利于粉体在pp中均匀分散,但pp样品荧光强度随着粉体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9.
将自制的邻苯二甲酰β-丙氨酸钙进行了IR、TG表征。同时,将其与邻苯二甲酰甘氨酸、邻苯二甲酰甘氨酸钙以及市售成核剂WBG-Ⅱ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成核剂是一种有效的聚丙烯成核剂。当添加量为0. 2%时,冲击强度由纯PP的4. 1 k J/m2提升至8. 3 k J/m2。与添加WBG-Ⅱ成核剂后冲击强度提升65%相比,新型成核剂能使聚丙烯的冲击强度再提高37%。另外,添加其他2种成核剂PG、PG-Ca后,其他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下降3%~5%,但添加新型成核剂邻苯二甲酰β-丙氨酸钙后,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小幅提升,分别提升了2. 5%和5%。添加新型成核剂后,聚丙烯生成的β晶含量(40%)与其他3种成核剂(80%~90%)相比,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50.
对添加稀土β成核剂的无规共聚聚丙烯(PPR)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纯PPR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适合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同时莫志深法可以很好地描述β成核剂改性PPR(βPPR)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但Jeziomy法不能。添加0.05%(质量分数)的β成核剂就可以起到成核作用,提高PPR的结晶度,并使得PPR的结晶温度升高;但是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纯PPR达到一半结晶度所需的时间(t_(1/2))和结晶峰半峰宽(△W)比βPPR的值要小;同时达到相同的结晶度βPPR所需的冷却速率要大于纯PPR的,这说明β成核剂的加入降低了PPR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