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储层砂岩岩石力学性质与地层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TS公司生产的地层条件下岩石物理参数综合测试系统对陕甘宁盆地西南部埋藏深度1400~1700m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砂岩进行了模拟地层条件(包括地层围压、加温、饱水及改变样品方向等)的岩石力学性质测试,获得了该地区延长组储层砂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求得了地层条件下不同钻井、不同方向样品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围压之间的关系;对比了饱水和不饱水条件下的这些岩石力学性质的差别。为该地区储层砂岩地层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2.
长庆气田奥陶系古沟槽展布及其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已找到的天然气田,属于大型古地貌气藏。其含气面积与奥陶系侵蚀面古沟槽展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气田勘探开发实践,分析了古沟槽形成条件,提出了古沟槽判识方法。根据已识别出的古沟槽发育特征,指出主沟槽展布的总趋势主要为近东西向,改变了以往南北向展布的认识。并通过古沟槽与气藏分布关系,预测了扩大气田含气面积的主要目标区。  相似文献   
2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奥陶系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烃源岩地化指标、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封盖条件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系统归纳了天然气成藏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气藏的形成演化概括为储集体、圈闭体及运聚场的形成和气藏调整定型等4个阶段。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的富集与气藏的分布,不仅与上述成藏地质要素相联系,而且受岩溶古地貌、构造枢纽带及成烃中心控制。同时指出,加里东旋回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燕山旋回是气藏形成的主要阶段,古风化壳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2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岩溶的形成和发育是构造多旋口发展中碳酸盐岩介质性质与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球化学环境等控制物质-能量转化因素在一系列复杂成岩变化过程中演化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自沉积以来,经历了沉积成岩→溶蚀破坏→溶蚀充填→溶蚀改造等漫长的多期岩溶地质作用,古岩溶形态多种多样、大小多变、组构复杂。按照古岩溶形成的条件及控制因素可以划分为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两大类。其中表生期岩溶包括同生期层间岩溶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埋藏期岩溶包括压释水岩溶和热水岩溶。由于所受构造条件的控制,不同类型岩溶的分布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同生期层间岩溶主要围绕膏盐盆地分布;裸露期风化壳岩溶主要集中在岩溶地貌变化带;压释水岩溶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中北部;热水岩溶主要分布于盆地西缘。  相似文献   
2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纪末端变陡缓坡沉积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南地区,奥陶纪时南有秦岭深水海槽,北为中央隆起南延段,其间地势平缓平距可达100km,为一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当处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大气降水丰沛而且与广海连通性好,海水循环亦好。这时的整个缓坡环境发育泥晶灰岩、生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球粒-团粒灰岩,间有生物礁、风暴岩等沉积。当处于低海平面和极低海平面时期,气候越来越料热干旱,雨量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平面降低,缓坡与广海的连通受阻、海水循环受限,这时区内总体上以发育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为主,少量颗粒泥粉晶白云岩、泥粉晶颗粒白云岩、风暴岩等沉积,潮缘及浅缓坡的局部洼函内因CaCO4甚至NaCl过饱和,也可发育含膏质白云岩以至盐岩。缓坡以南的斜坡区则发育重力流成因的砾屑灰岩和巨角砾灰岩以及浊积岩等沉积。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演化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三隆二鞍一坳陷”的古构造格局,3个隆起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体系,同时也控制着有利储层的最初展布状态。奥陶系沉积之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长达1.3亿年的沉积间断,形成了广泛发育的风化壳岩溶储层。本溪期-早中三叠世,奥陶系顶面始终处于“中部隆、东西坳”的构造面貌,在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一陡坡带,这一陡坡带对岩溶储层的后期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晚三叠世,奥陶系顶面处于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最初生成的油气向盆地西北方向运移。中侏罗世,盆地东部逐步抬升,奥陶系顶面构造格局主要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生成的油气主要向盆地东部运移,早期生成的油气进行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27.
通过地静压力、孔隙度等参数建立了古水动力场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密切相关的两个含水系统;烃源层煤系含水岩组及储集层碳酸盐岩含水层组及其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及运移特征,为研究烃类支移、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