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发动机连杆裂解工艺是当今国际上最新的连杆加工技术。连杆裂解槽激光加工机床的作用是在连杆裂解(胀断)前.在连杆大头孔内表面两侧各切出一条裂解槽.产生一个裂解应力集中区域,以利于后续的裂解。在连杆裂解半自动化生产线中,步进梁机械手与上料工位、激光切槽工位、裂解工位、螺栓拧紧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的协调运动是设计位置高精度运行控制系统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采用加减速控制以及前馈控制理论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2.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属于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典型含油气坳陷,其中青西凹陷青南次凹是主要生烃凹陷。随着探井数量增多和勘探深度不断加深,揭露的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越来越多,为重新认识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青南次凹30多口探井大量烃源岩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发现: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由上至下逐渐增高,中沟组和下沟组上段为一般烃源岩,而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好和很好的优质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呈现中部最高,南、北两端略低的趋势,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东北部地区,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均为主力烃源岩,而凹陷南部只有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属于好烃源岩,也是南部主力烃源岩;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处于大量生油阶段,下沟组下段处于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处于成熟生油窗后期-高成熟生成凝析油气阶段;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生成并排出了大量原油,是青西凹陷主力生烃源岩,青南凹陷北部和中部中-深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对酒西坳陷油气精细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酒西坳陷的实例对中国其他高勘探程度盆地的精细勘探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3.
文章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无线人体局域网的超宽带单极天线,使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13.0对天线尺寸进行仿真和优化,对天线的阻抗特性、方向图进行了研究.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1GHz~ 3.3GHz、4.2GHz ~ 4.9GHz和6GHz ~ 10.6GHz的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均小于2,且具有稳定的方向图,十分适用于无线人体局域网.  相似文献   
44.
在简单介绍油田化学剂作用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油田化学剂的分类,重点探讨了钻井液添加剂的标准化工作,并将API13类标准的内容与我国部分标准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我国钻井液的标准化工作作了简单介绍。这对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我国出口商品提供国际性的标准,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5.
在90℃、7 MPa、40 min和120℃、11 MPa、40 min两种条件下分别对HY-S进行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HY-S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毒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通过土壤吸附与土壤淋溶实验研究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处理条件下,HY-S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毒性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均为难生物降解或较难降解,生物毒性均为中毒,其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土壤吸附实验与淋溶实验结果显示,沙土对处理前后的HY-S的吸附率分别为12.15%和14.7%,没有显著改变;淋溶处理前后的HY-S在沙土中第1次淋溶的淋出液在深度为18 cm的化学需氧量为9 273 mg/L和8 924 mg/L,说明处理前后的HY-S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没有明显变化,其进入土壤后的大部分会随着径流快速进入深层土壤及地下水,有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