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0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汽油抗爆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汽油的无铅化及提高辛烷值是各炼厂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近期的发展动态,分金属有灰类、有机无灰类两个类别对国内外汽油抗爆剂的研究开发进展作了介绍。其中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及环戊二烯铁(二茂铁)等已投入使用,可显著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并实现无铅化,实现了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甲基叔丁基醚、碳酸二甲酯、乙醇等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汽油的抗爆性,又几乎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对于抗爆剂研究,要重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新型抗爆剂的开发,需要弄清燃烧过程的微观机理,了解抗爆剂在燃烧过程中是怎样阻断爆震的以及解决爆震应抓住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02.
硫脲作沉淀剂母体,柠檬酸作为络合剂,采用均匀沉淀法与纳米自组装方法相结合制备Mo-Ni-P加氢催化剂,并对Mo-Ni-P加氢催化剂进行了BET、NH3-TPD、CO 吸附及XPS表征,分析其结构及性质。BET及CO吸附分析结果表明,当沉淀剂的加入质量分数为40%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40h的加氢实验表明,新型催化剂的平均脱硫率为95.3%,比对比催化剂高1.7%。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进一步强化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动、传质、混合性能,设计开发了新型的旋片环隙气升式环流反应器。该反应器以有机玻璃为材料,外管高1800mm、内径90mm、导流筒总长1600mm、主体直径50mm,其特征是导流筒上附有若干组旋片,每组旋片间距110mm。在表观气速为0.37~2.59cm/s的条件下,研究了底部间 隙、固体装载量以及不同分配器材料对该反应器内气含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轴向高度的条件下,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上升区局部气含率增大;固体装载量增加,上升区局部气含率增加;底部间隙变大,低气速下局部气含率变大;在高气速下,气含率变小。在较低表观气速下,微孔分布器的局部气含率低于高分子材料的局部气含率;当表观气速较高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找到能够代替石油的其它燃料,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甲醇混合燃料,并以燃料油、甲醇、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甲醇混合燃料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甲醇加入量、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4:1,助剂为正丁醇和油酸,甲醇与燃料油的理想配比为8:1。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5.
采用α - 甲基丙烯酸混合酯、 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共聚, 制备新型柴油降凝剂( P P D) 。实验结果表明, 此 P P D最佳的合成条件是: 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 8%, α - 甲基丙烯酸混合酯、 苯乙烯、 马来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6∶1∶ 1, 聚合温度为8 0℃, 聚合时间8h。当降凝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 1%时, 降凝效果达到最优。同时将此P P D分别与 A、 B、 C表面活性剂等按不同比例复配, 结果发现与B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4∶1复配后柴油的凝点降低了1 7℃, 降 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6.
对于中东混合原油常渣原料油在固定床连续加氢反应装置中的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 明, 经过固定床连续加氢处理后, 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随着加氢深度的增加明显降低, 脱除效果明显, 最终脱除率达到 8 3. 2 2%; 硫含量在原料油和生成油中的分布规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最终得到的生成油<3 5 0℃馏分中的硫 醚硫全部脱除, 苯并噻吩基本上脱除完全, 空间位阻大的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化合物也大部分被脱除。  相似文献   
107.
为给渣油加氢反应器的工业放大提供参考,在130L环隙气升式旋流反应器中,以空气-水-717型阴 离子交换树脂为三相物系,研究了表观气速、底部间隙、固体装载量、导流筒型式、乙醇体积分数对相含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上升区局部气含率随表观气速、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固体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底部间隙的 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底部间隙最优值为60mm。当导流筒型式不同时,气含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翅片型、喇叭口 型、传统圆柱型。在表观气速为0.239、0.478cm/s时,上升区局部固含率沿轴向高度呈现出“下浓上稀”的趋势;当表 观气速为0.597、0.836cm/s时,上升区局部固含率轴向分布均匀。上升区局部固含率随底部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 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8.
"微爆"理论在重油催化裂化进料雾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油乳化燃烧中的"微爆"理论,采用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将重油催化裂化原料进行乳化,水以1~5μm的液滴均匀地分散在油中,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型乳化液;乳化原料同高温再生催化剂接触发生爆破雾化,改变了雾化方式,使原料液滴粒径减小至5μm左右,提高催化裂化反应效果,可改善焦炭选择性,提高轻质油收率.催化裂化中试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与未乳化原料比较,轻质油收率提高3.6~8.2个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3~0.8个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0.6~1.3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的产品质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9.
结合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状况 ,以两套催化裂化汽油作为调合的基础油 ,催化重整生成油和混合芳烃以及 C5作为调合组分 ,进行了 93#无铅汽油的调合试验 ,同时调整了调合工艺流程 .结果表明 ,采用该调合方法 ,可生产出满足质量指标的 93#无铅汽油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焦化蜡油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焦化蜡油分子量与苯胺点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