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渗铬层在模拟油田地层水中的耐蚀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110油套管钢(P110钢)进行渗铬改性,旨在提高其现现性能以满足在油/气田环境下服役的要求。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隋X射线衍射仪对渗铬层的现现形貌,截现成分,显微组织隋相结构进行现征。利用电金王测试金金评价P110钢隋渗铬层在模拟油田地层水中的耐腐性。扫描电镜获得试样在极金曲线测试前后的现现形貌。结果现明:渗铬层均匀、连续,由碳金物相隋少量氮金物相构成。渗铬层较P110钢具有更高的开路电位隋更低的电流密度;腐腐形貌显示,P110钢腐腐严重,渗铬层腐腐轻微;渗铬层在模拟油田地层水中具有更好的耐腐性,对P110钢具有很好的腐腐作用。  相似文献   
52.
ZM5镁合金无铬前处理化学镀镍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化的Na4P2O7+Na2SO4+NaNO3体系的化学蚀刻无铬前处理化学镀镍工艺,在ZM5镁合金上制备Ni-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镀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相结构。通过电化学方法和摩擦磨损试验评价了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无铬前处理工艺制备的镀层中P的质量分数为12.90%。与ASTM标准的含铬前处理工艺得到的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相比,无铬前处理得到的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506V,腐蚀电流密度为2.132×10-6 A/cm2,接近ASTM工艺含铬前处理得到的镀层的耐蚀性能;同时其磨损率为3.056×10-4 mg/s,与ASTM工艺的1.778×10-3 mg/s相比,其抗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含铬前处理的镀层。无铬前处理化学镀镍显著提高了ZM5镁合金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53.
传统的氰化物镀铜工艺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钛合金无氰镀铜技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采用无氰化物硫酸盐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铜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镀层形貌、成分、结合力、磨损形貌进行分析,并利用电化学方法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其抗蚀性与耐磨性。结果表明:无氰化物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铜可获得表面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镀层;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铜后,摩擦因数由0.520降至0.381,可见钛合金表面铜镀层通过减摩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其耐摩擦磨损性能。TC4钛合金镀铜和未镀铜表面均存在钝化区,两者维钝电流密度分别为1×10-2 A/cm2和4×10-5 A/cm2,均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TC4钛合金镀铜后的表面抗腐蚀性能较基体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4.
对Ti-22Al-25Nb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840 ℃×2 h的时效处理,研究了焊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头主要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焊缝区、热力影响区和母材区。焊缝区组织以B2相为主,α2相和O相的数量相对较少。热力影响区仅有少量的α2相和O相转变为B2相,且α2相形态变化不大。EBSD分析结果表明,母材的晶体学取向无法遗传到最终的焊缝组织中。经过840 ℃时效处理后,焊缝区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并析出了O相。在热力影响区,α2相的分解并不充分,可以观察到rim-O相围绕α2相析出。母材区O相有所长大,而α2相的形态无明显变化。时效处理之后细晶强化与O相的析出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5.
谢发勤 《表面技术》1996,25(4):17-18
研究了封孔处理对镀镍及镀层性能和磁体性能的影响,测试分析了Nd14.8Fe76B8Dy1.2磁体镀镍前后的极化曲线和腐蚀特性。  相似文献   
56.
采用球盘接触形式,在50 μm和150 μm位移振幅条件下,研究了载荷(60 N、40 N和20 N)对TC21钛合金及其表面微弧氧化(PEO)涂层切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位移振幅的增大和载荷的减小,TC21钛合金和PEO涂层的微动区域均由部分滑移区向滑移区转变。在部分滑移区,两种材料沿微动方向的磨痕宽度随载荷的减小而减小。虽均未出现明显的材料损失,但TC21钛合金边缘微滑区存在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其程度随载荷的减小而加重,而微动对PEO涂层只起到了平滑作用。在滑移区,两种材料的磨痕宽度随载荷的减小而增大,且均存在局部磨损。磨损程度随振幅的增大和载荷的减小而加深。其中,PEO涂层的最大磨痕深度小于TC21钛合金,显示出更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7.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应力腐蚀开裂(SCC)的实验方法,通过应力应变(σ-ε)曲线、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分析了不同极化电位下超级13Cr钢在NaCl溶液中的力学性能、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和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指数(Iscc),研究了极化电位对其抗SCC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极化电位的升高,超级13Cr钢在5%NaCl溶液中的Iscc增大,其抗SCC性能降低;当极化电位低于-150mV时,超级13Cr钢的应力腐蚀程度较轻,抗SCC性能较好;当极化电位高于-90mV时,其应力腐蚀程度严重,抗SCC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58.
负温度梯度熔体中晶体生长取向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3-292K热力学过冷度范围内,Cu-Ni单相合金的凝固组织演化规律,分析了负温度梯度熔体中晶体定向生长的过冷度条件以及晶体生长取向机制与控制方法。结果表明:(1)在临界过冷度△T^*(≈106K)附近,晶粒细化过程受溶质扩散控制,在临界过冷度△T^**(≈200K)附近,晶粒经过程受热扩散控制;(2)在63-△T^*K范围内,晶体的生长方向是[100],在127-△T^**K范围内,晶体的生长方向可以是[100],也可以是[111]。  相似文献   
59.
采用改进的锌酸盐配方,详细研究了铝合金镀前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使铝合金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均匀的锌活化层,既能防止铝再次被氧化,又可保证铝上镀覆Ni-SiC沉积层的良好结合强度;溶液稳定性好,生产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0.
过冷熔体中的强制枝晶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冷熔体中的强制枝晶生长*谢发勤①张军②傅恒志③细(或超细)柱晶组织及其叶片类产品,都是在液/固界面前沿熔体处于过热状态下形成的,如传统的快速凝固(HRS)、液态金属冷却(LMC)等定向凝固工艺。在过冷熔体中,由于形核的不可预测性和晶体生长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