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9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过去,在钢板的切割加工中,与气割和激光切割相比问题较多的等离子切割,其切割质量已有明显提高。现在已能达到接近激光切割的质量,并且进一步提高了等离子切割的高速切断性能。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切割的这一新技术。  相似文献   
52.
高取代度甲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绿色的甲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钠催化下,将其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了取代度为17.4的甲基化-β-环糊精。考查了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量对产品的平均取代度的影响。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是30∶1、反应温度110℃和催化剂的量为0.5 g。并采用薄层色谱、红外、热重分析、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墙夼水库溢洪道新建溢洪闸加固3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优选,提出了安全可靠,投资经济,利于施工与建后运行管理的合理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详细分析了泵站接地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引起雷击时避雷器不动作,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现象,提出了防腐、降阻、设水下接地网等处理措施,以及在电气设计时,从材料选择、接地网的布置方式采取的措施,保证泵站接地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在运作中存在的资金占用、人员浪费、物资供货受区域限制等问题。基于现行电力物资超市的运作模式,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扩充物资管理模式,提出了建立电力企业电子虚拟物资超市化管理的构想,采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模式,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完成电力物资采购,具有节省空间、节约资金及较强的计划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6.
57.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对挤压态和时效态Mg-6Zn-1Mn-4Sn和Mg-6Zn-1Mn-4Sn-0.5Y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ZMT614镁合金相比,添加Y元素后,ZMT614-0.5Y晶粒得到细化,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Mg-6Zn-1Mn-4Sn-0.5Y合金的相组成为α-Mg、Mg Zn2、Mn、Mg2Sn和MgS n Y相。经过T6热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得到提高,伸长率明显被降低。理论计算表明,在挤压态合金中,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在T6热处理态合金中,析出强化产生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8.
介绍安出钢铁公司开发研制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以较少的投资增加烧结机烧结抽风面积,降低漏 ,提高台超蓖条透风面积及布料效果,取得了增产节能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9.
LTU125A沥青混凝土自动推铺机的计算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蓝藻的特征及其水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蓝藻的群体性、浮游性、繁殖、移动、毒性和在生物链中的地位等特性作了初步分析,对世界各国的除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蓝藻处理方法的一套基本设想,通过现场试验对这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除藻机运行1 h后,水体表面变得清澈,丝状蓝藻消失,蓝藻成碎屑状存在,表明除藻机去除蓝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方法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