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抗盐型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合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高的AM/AMPS二元共聚物和交联剂柠檬酸铝,开展了以改善聚合物驱为目的的交联聚合物溶液(LPS)体系研究,考察了影响抗盐型LPS的形成及其性能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在矿化度为100000mg/1的模拟地层水中仍具有很强的成胶能力,表现出优异的抗盐性能,拓展了LPS的应用范围,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沥青质沉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沥青质(固溶物)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沉积以及由此导致的设备堵塞和地层伤害等严重问题,已受到油田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概述了目前对沥青质沉积机理的认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特别介绍了一种声共振技术,该技术可迅速并准确地测定轻质油和重质油中沥青质的析出点,这不仅简化了沥青质析出点的分析方法,而且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对认识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及其它油田开发过程中固溶物的沉积问题,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同时还简要叙述了沥青质沉积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避免沥青质的沉积及其清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木质素的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在油田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木质素资源的利用及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特点;综述了目前木质素的磺化、硫化、氧化、接枝共聚、缩合、交联等化学改性方法和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钻井液、油井水泥外加剂、稠油降黏剂及调剖堵水剂、水处理等方面的油田化学品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改性后的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提高,水溶性、表面活性增强。并从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特点提出了木质素改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详细介绍了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Emulsan的生物合成、物化性质以及在稠油管道运输和油罐清洗中的应用。Emulsan是醋酸钙不动杆菌RAG-1代谢产生的胞外脂多糖,它不能显著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而是分布在油滴的表面,有效地阻止它们的聚并,使O/W型乳状液稳定,从而有助于它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并对Emulsan研究方向及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就地生成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生成CO2的体系,同时进行原油膨胀和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及降低粘度,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当油藏温度为60℃、压力为10MPa、原油粘度为2010mPa·s时,就地生成的CO2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25%、粘度降低52.7%,能够提高采收率7.6~1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6.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常规CO2技术存在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就地生成CO2技术.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就地生成CO2体系,同时对就地CO2技术体系进行原油膨胀、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和吞吐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某油藏条件下,利用就地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和降低原油粘度,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当温度为60℃、压力为10 MPa、原油粘度为2 010 mPa·s时,就地CO2技术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25%,使原油粘度降低52.7%,能够提高驱油采收率7.6%~14.2%,平均提高吞吐效率6.3%.  相似文献   
67.
阳离子型酸液胶凝剂P(DMC-AM)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温深井酸化增产为切入点,从提高胶凝酸液体系抗温抗盐性、溶解性以及减少地层伤害等实际应用性能出发,采用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为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型酸液胶凝剂P(DMC-AM)。实验表明,胶凝剂P(DMC-AM)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在酸液中具有较好的抗温耐水解性能,与常规胶凝酸相比,能明显延缓酸岩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8.
共混胶高温堵剂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钠粘土与AM单体共混,在130℃下与引发剂和交联剂反应生成了共混胶.该共混胶体系中含钠土6%,单体AM 6%~7%,引发剂Y100~200 mg/L,交联剂J 1%~1.5%.钠土的加入,延缓了成胶时间,提高了热稳定性.该共混胶强度高,封堵能力强,高温堵水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9.
抗盐性预交联凝胶调剖剂RY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价了以丙烯酰胺为主剂、甲醛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辅以热稳定剂、增强剂等制得的抗盐性预交联凝胶调剖剂RY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抗盐性凝胶调剖剂在自来水中膨胀度可达200倍左右,在1000-10000mg/L盐水中膨胀度仍可达到40~60倍;在95℃环境中放置3个月后性能良好;在原油中收缩率可达90%,起堵水不堵油作用。另外,其柔顺性好,变形能力强,注入性能优良,调剖效果显,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合成抗盐性复合吸水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6×2拟水平的均匀设计法合成了一种新的抗盐性吸水剂。通过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分析,得出单体配比和引发剂用量两个条件对该吸水剂吸盐率的影响显著。优化的合成条件是:单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的质量配比为5.5~6.5,交联剂用量为0.04%~0.07%,引发剂用量为0.04%~0.06%,蒙脱土(MMT)含量为7%~8%;吸水剂在10%NaCl溶液中的吸盐率为7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