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工业技术   1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沾化凹陷断层平剖面样式及其活动性、油气成藏期及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活动强度具有在沙三段沉积期前"西强东弱"、沙三段沉积期后"东强西弱"的特点,且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层活动时间与油气充注期匹配性好。控烃期和控运期是断层活动影响油气成藏的2个关键时期,其中控烃期断层活动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控运期断层活动为油气输导提供优越的通道条件;根据控烃期和控运期断层活动速率,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控油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中Ⅰ级、Ⅱ级断层控制的披覆构造带新近系油气较为富集,断层控油级别决定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32.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含油气层系,采用烃源岩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烃源岩在泉头组沉积中期至嫩江组沉积初期达到高成熟阶段,为主生烃期。烃类包裹体可划分为两期,Ⅰ期烃类包裹体形状不规则,孤立分布,显示黄色—黄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90~100℃,盐度质量分数为1%~2%,与早期油气充注相对应;Ⅱ期烃类包裹体多为较规则的椭圆形,呈串珠状或群体分布,显示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125~135℃,盐度质量分数为4%~6%,与晚期油气充注相对应。综合烃源岩生烃史、埋藏史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析认为,第1油气成藏期为登娄库组中期至末期,第2油气成藏期为泉头组末期至嫩江组初期。  相似文献   
33.
天然气运聚成藏史包括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充注过程、充注期次及成藏各要素的配置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借助天然气分析测试资料,对该气田沙四段气藏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动态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23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前梨园洼陷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在沙一段沉积期至东营组沉积末期,洼陷带生成的煤成气沿文东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沙四段砂体,并沿着砂体高孔隙高渗透带向西北方向运聚,在沙四段储集层的有利部位聚集成藏,为一期连续充注成藏.其古气水界面比现今气藏的气水界面约低10 m,表明文23沙四段气藏中的天然气在东营运动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失.  相似文献   
34.
利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等对不整合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定量评价了不整合的油气输导能力.结果表明,不整合面下风化岩石中裂缝、溶孔发育,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不整合油气输导能力主要受不整合结构层的渗透性、厚度、连通性以及遮挡层发育程度、油气运移动力、油气的密度和粘度等因素控制.综合各项影响因素建立了不整合油气输导能力定量评价公式,利用此公式对济阳坳陷太平油田古近系—新近系与前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油气输导能力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太平油田古近系—新近系与前古近系之间不整合油气输导能力比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5.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东辛复杂断块区自70 年代初投入大规模开发以来,经过20 多年的精细地质研究和滚动勘探,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比详探结束时增加了2 倍,近年来滚动勘探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充分显示了在这类复杂断块区进行滚动勘探的巨大潜力。以东辛复式油气聚集带为例,分析了控制复杂断块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①优越的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着复杂断块区油气富集带的形成;②断层的封闭性和圈闭的完整程度是控制不同断块区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流体沿油源断层由深部向浅层运移聚集,断裂多次活动导致油气多次聚散,断层的封闭作用与开启作用的转化,致使油气沿断层多层系富集,形成了呈梳状展布的油气藏群;③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控制油气的纵向富集层位,对油气侧向封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图4 参8 ( 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36.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东营凹陷的沙河街组三段的烃源岩具有姥鲛烷占优势,姥植烷比为0.5~1.0,微弱的伽马蜡烷等特征;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植烷优势,姥植烷比小于0.5,丰富的伽马蜡烷等特征。根据这一显著差异,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上各油田的油源类型划分为沙三型、沙四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沙三型和混合类型为主。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原油的来源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构造特征与地化特征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认为石油遵循就近运移聚集的规律,各洼陷中心即为油源中心;西部地区的油源主要以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为主;少量东南部的原油由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供应;而东北部的则由民丰洼陷烃源岩供给。断裂发育处混源石油较为普遍,说明了断裂对混源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7.
天然气运聚成藏史包括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充注过程、充注期次及成藏各要素的配置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借助天然气分析测试资料,对该气田沙四段气藏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动态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23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前梨园洼陷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在沙一段沉积期至东营组沉积末期,洼陷带生成的煤成气沿文东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沙四段砂体,并沿着砂体高孔隙高渗透带向西北方向运聚,在沙四段储集层的有利部位聚集成藏,为一期连续充注成藏。其古气水界面比现今气藏的气水界面约低10m,表明文23沙四段气藏中的天然气在东营运动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失。  相似文献   
38.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地区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富含有机质页岩。作为页岩气的源岩,该套页岩在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生气潜力大;作为储层,页岩中孔隙和裂缝发育,为页岩气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并且等温吸附实验也表明,页岩具有较强的气体吸附能力;由于页岩的致密性及抗构造破坏性,本地区构造条件满足页岩气成藏要求。多口井下志留统页岩的气测显示也为页岩气的存在提供了有利证据。根据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和生烃强度等信息,预测宜宾-自贡-泸州一带及达州-万县一带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39.
东濮凹陷北部膏盐岩分布特征及其对地层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濮凹陷北部地温场的形成受广泛分布的巨厚膏盐岩控制,并与构造位置、断裂热液活动、凹陷内部热流体活动有关。通过岩心观察及精细层序地层对比,将东濮凹陷北部划分为4套区域性膏盐岩和2套局部性膏盐岩,使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膏盐岩的热传导作用,并利用实测地层温度数据证实了膏盐岩对研究区现今地层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膏盐岩具有较好的热传导作用,导致其发育区及周边的地层温度产生异常高值,对烃源岩热演化和生排烃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博兴地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自然电位或微电极测井曲线标定泥岩段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测井数据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并以樊ll-l井为例进行计算。博兴地区压力总体上北高南低,存在纯化隆起和洼陷中心大芦湖地区两个压力高值区、青城凸起和南部缓坡两个压力低值区,压力分布与油气运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据此推测,压力是影响该区油气运移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