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柳屯洼陷是东濮凹陷的第二大生油洼陷,洼陷的西侧、东侧分别是西部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主力油气区。2000年以来,H96等4口探井均获得突破,发现了H96断块区沙三段高温高压凝析油气藏。该区油气藏与东濮凹陷主体常温常压油气区相比,是一套相对独立的高温高压成藏封闭体系,油气藏特点为:高温、高压、低密度、低粘度,明显不同于相邻的断阶带和隆起带。该油气藏纵向发育的沙三2盐岩和侧向发育的沙三4盐岩与断裂的有机配合组成该区沙三段高压封闭系统。异常高压形成期、异常高孔隙发育期和烃源岩油气生成期三者有机配合,是该区形成高温高压油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2.
苏惠 《吉林水利》2020,(3):53-56
成效评估是一个项目建设后必须具备的一个流程。本文以石城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为分析对象,重点对项目建成后涉及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改造项目评估体系构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经验可为同类型项目评估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应用岩心、薄片及储层分析资料,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砂体由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构成,具有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和高胶结物含量的“两低一高”特征,为近源、快速堆积成因。储层物性整体较致密,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型(孔隙度平均为6.3%,渗透率平均为7.78×10-3 μm2),发育细-微喉,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主要受控于碎屑粒径、压实程度、碳酸盐含量及有机酸来源。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中,其次是席状砂和河口坝沉积的细砂岩。纵向上,次生孔隙发育带发育在2 100~2 800 m,对应有机质成熟阶段,释放大量的有机酸对砂岩长石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发生强烈溶蚀,扩大粒间和粒内孔隙,有效改善储层质量。因此,优势沉积微相、强溶蚀带及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有利储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4.
有效烃源岩识别是沉积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其分布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结合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分析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和热解参数S1 与 TOC 含量的关系,认为对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大贡献的烃源岩,其 TOC 质量分数均在 1.0%以上。 利用测井Δlog R 法预测单井 TOC 含量,并以 TOC 含量下限值作为评价标准进一步确定不同探井有效烃源岩的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特征。 结果表明,查干凹陷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缓坡带,深洼陷有效烃源岩厚度较小甚至不发育,油气藏也主要位于缓坡带附近或其上倾方向。通过源藏叠合、油源对比和生烃期与成藏期匹配等分析,认为缓坡带有效烃源岩所生成烃类在原地或经砂体和断层等输导体系近距离运移至圈闭并聚集成藏,缓坡带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对研究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催化剂MnSalophen/Al2O3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以自制的MnSalophen/Al2O3为催化剂,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压力对环己烯转化率和环己烯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50 mg,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1.5 MPa的条件下,环己烯酮的收率可达50.3%。  相似文献   
26.
黄河凌汛在中游內蒙古自治区境来說,和下游一样,情况也很嚴重。境內600余公里的左右岸,均受着威脅,國家每年要投入大批的人力和物力來防御凌汛。今后防凌仍是較長时期的任务,進一步探尋更为經济有效的防凌办法,还是非常必要的。一、黄河中游的冰情 1.封河:各段封河流凌时間早晚不同,冰層薄厚不一。黄河由蘭州以下到渡口堂大致是北偏东走向,气溫由上至下逐渐降低,11、12兩月蘭州較渡口堂气溫平均高3~4℃,因此流凌和封冻日期上游均較下  相似文献   
27.
以自制的SiO_2为原料,用甲醇钠活化SiO_2的羟基,将环氧氯丙烷开环并接枝到SiO_2的表面,并与硫脲进行合成反应,制备氨基接枝SiO_2材料。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原子吸收等手段对接枝前后的SiO_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材料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接枝SiO_2的红外谱图中740cm~(-1)、700 cm~(-1)和1425 cm~(-1)处的特征峰证明SiO_2的OH键明显接上了有机链;热重测试表明,在450℃多了一个新的接枝官能团的热解峰,且在400℃之后接枝SiO_2多失重2.57%。浓度为55mg·L~(-1)时,接枝纳米SiO_2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高达86.40mg·g-1。最佳的吸附条件为溶液温度55℃,溶液pH=7,吸附平衡时间90min,吸附溶液的初始浓度55mg·L~(-1)。接枝SiO_2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成年居民早餐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城市化对食物环境及居民餐饮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项目。本文将早餐在外就餐定义为过去1周早餐时段至少有1次餐饮食物的消费行为。选取1 916名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的18~65岁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早餐在外就餐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早餐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结果: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率为62.0%;早餐在外就餐的主要场所为中式小吃快餐店。男性、18~35岁、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低城市化地区、吸烟、饮酒以及肥胖的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率较高(P<0.05)。早餐在外就餐居民的不同类别食物的消费率在不同性别和城市化水平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不吸烟、不饮酒为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的保护性因素;高教育程度、低城市化、超重为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的危险因素。结论:城市居民早餐在外就餐率较高,与年龄、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吸烟、饮酒及BMI有关,应加强营养宣教,促进均衡健康的在外就餐行为。  相似文献   
29.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说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0.
本文总结了在叠前去噪,真振幅恢复,速度场的建立、偏移归位等方面所进行的解释性处理,并以91-234测线处理为例,说明这些尝试性处理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剖面信噪比,而且更真实地反映出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