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6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拟装置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温高压复杂驱动体系三维物理模拟装置测控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开发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GPIB-VXI总线接口的HP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及控制方式;基于RS232串行接口的仪器硬件及远程通信接口改造。最后,给出了测控系统软件体系框架及实现的主要功能。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测量精确,控制灵活,集成度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周期分质注聚合物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针对不同渗透率地层,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与地层孔喉半径的配伍关系,结合周期注水原理,形成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周期注入技术。在考虑聚合物井筒炮眼剪切降黏作用下,地层平均渗透率为35×10-3μm2时,应选用800×104分子量聚合物;平均渗透率为100×10-3μm2时,应选用1 200×104分子量聚合物;渗透率大于300×10-3μm2时,应选用2 500×104以上分子量聚合物;分质注聚合物半周期控制在约3个月为最佳。相比传统笼统注聚合物方法,周期分质注聚合物技术可以综合聚合物驱及周期注水技术,更为有效地提高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原油乳化液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水乳化液粘度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参数,模拟某油田地层条件,应用流变装置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水乳化液的粘度,结果表明,油水乳状液的转相点在含水率为40%~60%,建立了乳化液粘度预测数学模型,其粘度变化规律符合高斯函数和Lorentzian(劳伦兹) 函数,随着气油比的增加,乳化液粘度降低,且与常温常压下不含气的油水乳化液粘度有类似的规律,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委内瑞拉Orinoco地层油复杂的"泡沫油"流动特征在油藏开发及实验室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不同压力下的泡沫油微观形态研究对探寻渗流机理尤为重要.低于泡点压力时泡沫油表现出复杂的形态变化,实验利用可视化模型观察和分析了气泡的形成、生长过程、合并和分裂现象,并发现气泡通过孔隙时具有独特的运移特征:当气泡接近和通过孔喉时,运移速度明显加快.不同直径的气泡伴随有变形、翻转和吸附等形式.对模型表面粗糙度、孔隙大小、气泡尺寸等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气油比是影响气泡数量的关键因素,但其不是气/液界面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气泡的产生及运动过程受压降和重质组分的双重作用,高沥青质、胶质含量决定了泡沫油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胶结模型的特点,考虑实际油藏高温高压条件,建立了一套胶结三维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系统.采用电阻测量原理,确定了饱和度测量方法;考察了多种材料和样品,最终选定了一种微型探针.重点解决了以下难题并形成技术:(1) 高温高压胶结三维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技术;(2) 饱和度探针密封技术;(3) 内模型饱和度导线群集中外引密封技术.最后利用这套饱和度测量系统进行了聚合物驱三维物理模拟实验,通过聚合物驱开采曲线和饱和度场图,研究了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宏观渗流机理.  相似文献   
16.
美国CO_2驱油技术应用及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总结了美国CO2驱油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项目特点,基于应用实例归纳了CO2驱油配套技术,并阐述了对中国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启示。在系统跟踪世界范围提高采收率技术调查数据和充分调研CO2驱油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形成原因。以项目数量、规模、产量等为指标,评价了美国CO2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同时概括其项目特点及其发展的源动力。着重归纳了美国CO2混相驱在储集层特征、原油性质、项目实施时机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了美国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在规模和油藏适应性方面的差别。基于美国最典型、最成功的CO2混相驱实例(SACROC项目),阐明在发展CO2驱油技术的同时形成的一系列配套技术。分析了中国推广CO2混相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瓶颈,同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使室内实验结果更好地为油田现场提供指导,应用相似理论中的相似定数法导出聚合物驱相似准则,按照因变关系将相似准则分为因变相似和自变相似。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自变相似准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利用相似第二定理研究聚合物驱采出程度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阶段采出程度同自变相似准则之间满足乘积关系,由此建立聚驱阶段采出程度数学模型,同时引入相渗校正系数修正室内实验模型与现场模型之间的相渗差异,实践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现场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影响原油粘度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高温高压流变仪,对塔河油田原油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气油比下的原油粘度,探讨了原油及油气水混合物粘度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气水混合物的粘温特性近似符合指数规律,原油粘度与压力呈线形关系,且随气油比变化剧烈,含有溶解气的原油粘度随压力变化存在极小值(泡点压力),原油粘度与含水率存在极大值(非乳化拐点),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及油气集输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模拟地层条件下流体状态,对塔河油田的原油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油水混合物的粘度,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原油粘度随含水率变化存在极大值(非乳化拐点)。结论可为油田的开发及油气集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泡沫钻井液密度—压力—温度关系测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地层条件下测定泡沫钻井液密度的装置的设计思路,建立测定泡沫钻井液密度-压力-温度关系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泡沫钻井液密度与压力、温度关系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泡沫钻井液密度与压力、温度关系。描述了泡沫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保护油层的机理,提出了现场应用的简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