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高含水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注入水多在地层中低效循环,严重影响油田的高效开发。有效解决注入水低效循环的重要措施是调剖堵水,而调剖堵水决策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井。目前的调剖堵水决策理论人为因素干扰较多(如RE决策中的指标权重和指标界限等),如何根据目前的基本认识判断出现低效循环的油水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判断低效循环场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油水井不同的动态数据特征,判断每个井组是否出现了低效循环以及低效循环的级别,对已处于无效循环的井,建议进行调剖堵水,对处于低效循环的井,建议进一步观察。该研究为调剖堵水的选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kalman滤波技术引入到注水效果判断中,建立了适用于判断油水井间关联性的kalman滤波初始模型,推导出了油水井关联系数的具体函数形式,并进行了编程求解,利用油水井动态数据,可以计算出油水井关联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计算注水量与产液量的关联系数,可以判断注水是否见效。通过计算注水量与产水量的关联系数,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了水窜,根据数值大小,可以判断优势水窜方向,根据数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水窜发生的时机。利用典型数值模拟模型和实际油田开发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说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在调剖堵水决策中,顶替段塞长度优化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压力梯度的计算精度,而目前顶替段塞长度计算多依靠主观经验,缺乏理论依据。利用渗流力学方法,计算了均质储层条件下的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分析了不同注采井距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解法,计算了窜流通道影响下的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和调剖堵水后的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并分析了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发条件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影响。经过论证发现,窜流通道的发育程度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影响较小,调剖堵水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影响较大,调剖堵水后,注采井间的堵剂段塞承受了主要压力降,在近井地带距离井底10 m以内的范围是主要的压力降区域。建议在调剖堵水决策中采用长度为10m左右的顶替段塞。  相似文献   
14.
利用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确定大孔道级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含水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大孔道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田的高效开发,如何选择需要调堵的油水井才能得到最佳的调堵效果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目前选井决策方法过于依赖主观判断,人为干扰因素很大。文中提出了一套适合于调剖堵水的指标体系,利用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油水井不同的动态数据特征,判断出每口油水井是否存在大孔道及大孔道的级别。对于判断存在大孔道的油水井,建议采取调剖堵水措施;对于不存在大孔道的油水井,应进一步观测其动态变化。该方法克服了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的缺陷,计算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界限值合理性问题,从而为调剖堵水的选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永红  王硕亮 《小型油气藏》2008,13(4):41-44,48
从储层大孔道发育程度和高含水期水驱效果两方面对Z35断块戴二段高含水期开发特征进行评价,认为该层系目前水驱速度快,存水率低,说明油藏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后,大量注入水沿着这些通道无效循环,开发效果变差。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单元的注采有效性开展研究,选取对注采关系影响较大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经过模糊综合计算得到正常生产、低效循环和无效循环三种生产状态的综合评分区间,经过模糊运算认为Z35断块戴二段现阶段处于注水低效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容模型判断油水井间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含水后期的水驱非均质油田,识别注入水流优势方向对指导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的选择与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油藏质量守恒原理,在假设恒定压缩系数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判断油水井间关联性的数学模型,仅需利用常规日常生产数据,就可计算出油水井间的关联性,给出油水井对的关联系数,为判断油水井的关联性和识别水窜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上油田在高含水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生产动态反映出开发效果对采油速度敏感。本文开展了流体流动速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采用非稳态法测试得到了不同流速的非稳态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发现:当流速小于1mL/min时,随着驱替速度的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和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当流速大于1mL/min时,随着驱替速度的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和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加。建立了动态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将动态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引入到传统方法中,对油水两相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水井附近和油井附近考虑动态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数值模拟器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数值高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注采连线方向上润湿相饱和度曲线会出现漏斗形态。利用中国海上某油田实际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相沉积气藏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常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准确评价井间地层压力。本文以均质地层中的点源解为基础,采用边界元思想,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的半解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非均质储层进行分块处理,分别建立单个均质区域的压力方程,通过各区交界面处的压力和流量连续条件,将各区压力方程耦合求解,并将求解结果回代至单个区域的压力方程,从而计算地层中任意一点的压力。建立了理论模型,对所提出的井间地层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并将其应用于长庆靖边气田某区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半解析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仅在早期和井筒附近存在微小差异;半解析方法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气藏中单井及井间的地层压力变化,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油田开发数据预测中,采用的都是基于一维单变量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对产油量、产水量等指标的预测完全是独立的,没有综合考虑产油量、产水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变量相空间重构方法,在预测单井产油量时,不仅考虑了历史产油量的变化规律,而且综合考虑了压力变化与产水量变化对产油量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利用油水井动态数据判断油水井间关联性的数据方法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回归系数d、于0的情况,这给数据解释带来很大困难。对实际数据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回归系数小于0是由于动态生产数据存在多重复共线性的现象。利用岭估计方法,在白变量信息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上人为地加入一个非负因子%,使回归系数的估计稍有偏差,牺牲了矩阵的无偏性,可以换取方差部分的大幅度减少,最终降低其均方误差,很好地解决了因为生产数据的多重共线性而产生的系数小于0的问题。选取生产测试数据较全面的一个区块.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发现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解释出的油水井相关系数小于零的井组,利用岭回归方法解释出的油水井相关系数全部大于零:并且,将岭回归的解释结果与示踪剂解释结果相比较发现,2种方法的判断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岭回归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此方法简洁易懂,非常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