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对于低孔、低渗的扶杨油层,次生孔隙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渗流条件,提高单井自然产能,使难采储量动用潜力大大提高。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机酸和碳酸的溶蚀作用,大气水淋滤作用,地层有较高含量的可淋滤矿物,超压、断层活动促使溶解介质从产地向溶解层作较大范围的高速流动。同时,指出了长期继承性发育构造的隆起,集中分布的T2断层。与断层结合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有利于次生孔隙的连片发育。对大庆长垣西部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齐家北油田、龙23区块为次生孔隙有利发育区,他拉哈地区为次生孔隙较有利发育区,其他酸性流体浓度较高的区块需进一步落实;在密井网条件下,可依据各并区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发育情况及碳酸盐含量的多少预测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72.
简要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了染敏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染料敏化剂、电解质等组件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行了详细地评述.指出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该技术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复合钒钼酸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和湿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插入复合钒钼酸层间,当An∶H2V10Mo2O31±y=1/2∶1时,湿敏性能最好,在工作频率为1 kHz,温度为20℃的条件下,PAn-H2V10Mo2O31±y湿敏元件在全湿度范围内线性好、灵敏度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湿敏材料。  相似文献   
174.
用拓扑方法研究了LAS的EACN值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距离矩阵表征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性.据此提出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式,其复相关系数大于0.99.对LAS各种异构体的预测结果与实验规律一致.应用这一定量关系式,不仅能够合理表征LAS的结构性能关系,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5.
介绍了超声波在H2O2-无机酸、H2O2-有机酸、H2O2-固体酸、Fenton试剂氧化柴油脱硫技术中的应用,其中超声波-Fenton试剂氧化脱硫效果较好,极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工业化前景。Su lphCo已成功的应用超声波在相当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用一套5 000桶/d的可移动的超声裂化装置对柴油进行脱硫处理,该装置造价比新的高压加氢装置低50%,在柴油精制中应用该技术总成本也非常低。同时,对柴油超声波氧化脱硫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6.
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在燃油脱硫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主要介绍了直接萃取脱硫、萃取-氧化脱硫、催化氧化脱硫和电化学聚合脱硫技术,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操作简单、易分离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析了离子液体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应用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7.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由于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采出液的粘度增加,乳化严重,油水分离困难,传统的应用于水驱、聚驱采出液的处理技术不能满足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要求。本文研究了ClO2氧化降解三元采出液的效果,并且找出了ClO2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采出液中ClO2浓度40mg·L-1,加酸量为0.5%,反应2h以上,采出液粘度可由16.65mPa·s下降到2.9mP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可由0.16mg·L-1下降到0.10mg·L-1。处理后的三元采出液的腐蚀率在腐蚀三级标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8.
赵珊  王宝辉  薛强  吴迪 《城市勘测》2014,24(3):30-33
近日,由重庆市科委组织的“重庆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并评价该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9.
为寻找高能量和动力学性能优异的潜在含能分子,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CCSD(T)/aug?cc?pVTZ//M06?2X/6?31+G(d,p)水平下构建了磷原子掺杂的富氮化合物PN_3的单重态与三重态势能面,共确认了13种异构体和21个与之相关联的过渡态。对比这些异构体的总能量发现,三态链状异构体~3PNNN(C_s)是热力学最稳定的结构,四面体形异构体~1PN_3(C_(3v))的解离能垒为231.39 kJ·mol~(-1),为了进一步验证异构体的动力学稳定性,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3PNNN(C_s)和~1PN_3(C_(3v))结构进行了波恩?奥本海默分子动力学(BOMD)模拟,结果表明两个异构体在35 ps内均未发生解离和异构化等变化,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