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三重介质油藏非牛顿液不稳定渗流压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子胜  姚军  张凯 《中外能源》2006,11(2):13-17
文章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非牛顿流体渗流时的压力动态特征进行了求解和特征分析,对比了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的差别,并对影响压力动态的参数,如幂律流指数、表皮系数、弹性储容比以及窜流系数和外边界条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牛顿流体的压力及压力导数都明显高于牛顿流体;幂律流指数越小则压力和压力导数越大:表皮系数和非牛顿流体幂律流指数对压力响应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的影响和普通三重介质相同,只是由于非牛顿流体的影响其“凹陷”的位置升高;外边界的影响也和牛顿流体的情况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2.
产液量变化对水锥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改变油井生产制度能够较好地控制底水锥进的生产实际,研究了缝洞型油藏中油井产液量变化对水锥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塔河油田的储层特征和生产动态的分析,以流体在地层中的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依据压力平衡和Duhamel原理,推导得到了液量变化情况下地层中各点水锥高度的计算公式.产液量变化对水锥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液量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压锥方式,其中以注水压锥效果最好,关井压锥次之,缩嘴压锥最差;无因次压锥时间越长、无因次生产时间越短对水锥的控制越有利;当外区的渗透率较小时,由于压力传播的阻力增加,会使得水锥高度增加.对塔河油田1口实际井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对注水压锥的效果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23.
基于直喷发动机的特性,马自达设计了一套怠速启停方案(SKYACTIV-G i-stop)系统,该系统利用膨胀缸热机启动技术与振动抑制技术,不但能够在0.35s内完成启动(转速0r/min上升至1000r/min),并在振动噪音、燃油消耗率和可靠性上具有优势。通过一系列安全舒适可靠性集成技术,攻克了怠速启停系统实用化的难题,是一套实用、可靠、稳定与安全的启停方案。i-stop系统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本文对该系统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4.
双重孔隙压敏介质试井解释及其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双重孔隙压敏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模型,该模型是由基岩系统和裂缝系统组成,并考虑了裂缝渗透率随压降呈指数下降的规律,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对考虑井筒储存和污染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求解。讨论了无因次渗透率模数和表皮系数对压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渗透率模数导致压力及压力导数明显上升,而其对压力及压力导数的影响与表皮系数明显不同。将该理论在塔河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对一口进行过两次测试的油井的渗透率变化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理论实用性较强,和油田实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5.
用变渗透率模量分析双重介质油藏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表明,压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呈非线性变化。在研究渗透率模量随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渗透率变化模型和变渗透率模量双重孔隙压敏介质油藏压力动态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差分,迭代求解,并对各个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裂缝性油藏等效渗透率张量的边界元求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效渗透率张量是裂缝性油藏渗流分析的重要参数,应用边界元算法可计算裂缝性油藏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根据流量等效原理,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求解裂缝性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边界元求解方法.实例研究表明,边界元法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较为一致;裂缝对介质的渗透能力有重要影响,忽略渗透率张量的非对角线元素将产生较大误差;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性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7.
缝洞型油藏的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油藏渗流理论在描述缝洞型油藏流动机理上存在的困难,基于缝洞型油藏储层的特点,提出了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该模型将缝洞型油藏划分为岩块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其中裂缝和溶洞嵌套于岩块中,并相互连接成网络;岩块和裂缝系统视为渗流区域,溶洞系统视为自由流动区域。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原理,推导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出缝洞型油藏的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28.
影响砾石充填防砂井产能的因素很多。关系非常复杂.常规理论方法难以建立准确、适用的预测模型。为此,对防砂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引入支持向量机方法,与自然产能比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防砂井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有限经验数据的学习。能够导出防砂前后采油指数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砾石充填防砂井产能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有着更高的预测精度.在小样本的模式识别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9.
缝洞向井筒供液时三重压敏介质油藏压力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建立由基岩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组成,并考虑溶洞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随压降的增加呈指数减小的三重压敏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对考虑井筒储存和污染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求解。讨论了溶洞和裂缝无因次渗透率模数、介质问窜流、弹性储容比、外边界条件及表皮系数对压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因次渗透率模数导致压力及压力导数明显上升,窜流系数影响窜流阶段出现的早晚,弹性储容比影响压力导数曲线“凹陷”的宽度和深度,外边界条件的影响则和普通三重介质明显不同,表皮系数主要影响全部压力和压力导数早期的“凸起”,而无因次渗透率模数则主要影响压力和压力导数的后期。  相似文献   
30.
天然裂缝性油藏的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姚军  王子胜  张允  黄朝琴 《石油学报》2010,31(2):284-288
针对裂缝性油藏中大裂缝、微细裂缝和孔隙等多种储渗介质共存的现象,将大裂缝作为控制流体流动的一维实体,组成离散裂缝网络,进行显式表示,将孔隙和微细裂缝组成的系统作为基岩介质,建立了天然裂缝性油藏两维两相数值模拟模型。采用加权余量法,建立有限元方程并进行了求解。对油藏有无裂缝及大裂缝的方位、长度和分布对水驱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裂缝的存在会严重改变水驱油藏中注入水前缘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大裂缝与注采井间连线夹角越小及长度越大,都会导致注入水窜进越严重,从而使得油井见水早,含水率高;多条大裂缝的存在会造成剩余油分布的极度非均质及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