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41.
综述了聚氨酯/酰亚胺(PUI)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线型和网络(包括互穿网络结构IPN)型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讨论了PUI的结构与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指出在制备PUI过程中所使用的溶剂极大地限制了PUI的应用,本体法制备PUI将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2.
采用无铬、低污染的MnO2–H2SO4–H2O体系对PC(聚碳酸酯塑料)表面进行微蚀。以微蚀后PC基板的表面形貌、水接触角及其与铜层间的粘结强度为性能指标,研究了膨润液中NMP(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及微蚀时间对微蚀效果的影响。用NMP体积分数为80%~85%的膨润液于35°C下对PC处理5min后,再在含30g/LMnO2、12.3mol/LH2SO4的胶体溶液中70°C微蚀时,可得到较理想的微蚀效果,其水接触角可低至33.8°,基板与铜层的粘结强度可高达0.88kN/m。  相似文献   
43.
以单甲基丙烯酸锌(ZMMA)为补强剂,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ZMMA/氢化丁腈橡胶(HNBR)纳米复合材料,研究ZMMA对HNBR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MMA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t10和t90均呈缩短趋势,交联密度逐渐增大,100%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呈减小趋势。当ZMMA用量为30份时,HNB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出现最大值。ZMMA均聚物的存在导致材料的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和玻璃化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提高了HNBR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
以甲醛为还原剂,研究了2-巯基苯并噻唑(2-MBT)对ABS塑料化学镀铜沉积速率、铜镀层表面形貌、纯度、平整度及晶型的影响.化学镀铜的工艺条件为:CuSO4·5H2O 10g/L,EDTA-2Na30g/L,HCHO3mL/L,PEG-10002mg/L,2-MBT0~2mg/L,温度70℃或40℃,pH 12.5,时...  相似文献   
45.
变粘分流酸主剂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聚合物基稠化酸体系对地层存在潜在伤害的问题,研制出一种表观粘度随pH值升高而增大的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该表面活性剂在非均质储层分流酸化中应用,随酸岩反应进行酸液体系自动变粘,具有分流酸化的作用,且不会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46.
以聚醚(PTHF)、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材料,交联剂双二五(B25)和助交联剂N,N-马来酰亚胺间本撑(HAV-2)为添加剂制备出酰亚胺邻接交联型丁腈基聚氨酯弹性体,并研究了其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邻接交联网络的生成,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降低,永久变形下降,耐温性明显提高。随着高温的升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硬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表现下降趋势,然而回弹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7.
针对稠油黏度大、常规降黏剂在多孔介质中与稠油作用不充分,导致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等问题,自主研发了高效复合自扩散降黏体系BXD,研究了该体系在不同温度、含水率等因素下对脱水稠油和W/O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通过沥青质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偶极矩测试以及微观形态观察等方法,研究降黏体系对稠油的主要作用机制.通过填砂管驱替实验...  相似文献   
48.
以河南油田某区块为例,研究了蒸汽吞吐开发后储层地质特征,并进行了蒸汽吞吐转热力泡沫复合驱方案优化设计。研究发现,蒸汽吞吐结束后储层中仍有大量的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藏下部储层和距离井点较远的区域;蒸汽吞吐后,储层平均压力大幅降低,有利于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蒸汽氮气泡沫驱接替技术的开展;油藏上部储层温度大幅升高并在井间形成有效热连通通道,利于热力泡沫复合驱过程中泡沫流体封堵上部储层,改善吸汽剖面。对该区块进行方案优化设计,蒸汽吞吐转热力泡沫复合驱最佳气液比为2∶1,最佳注入量为0.1 PV,最佳注入方式为段塞式注入,同时发泡方式宜采取地上发泡-伴随注入。  相似文献   
49.
特低渗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启动压力梯度对流体的渗流规律影响很大。针对胜利油田史深100区块特低渗岩心,通过驱替实验分别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岩心单相流体以及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地层水条件还是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特低渗岩心都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岩心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拟启动压力梯度明显降低,且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越高,对启动压力和非达西渗流影响越大;特低渗岩心中油水两相流动时随油水驱替速率比的降低,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含水饱和度逐渐升高,相同的油水速率比下,随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大,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比例的增大,对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50.
超微稀土氧化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草酸盐沉淀、水蒸汽热分解制备了14种稀土氧化物超微粉末,其粒子的粒径在100~500之间,比表面积在150~50m~2/g之间。通过X—射线及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研究了14种稀土超微氧化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热分解机理作了讨论。观察了稀土氧化物超微粉末在真空中保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