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我国油气地震勘探目标逐渐转向小尺度(薄互层)岩性油气藏,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也逐渐向单点高密度、宽带、宽方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方向转变。"两宽一高"的地震数据采集为宽带波阻抗成像提供了数据基础,精确的背景(偏移)速度建模是宽带波阻抗成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反射波层析反演是主要的宏观速度建模技术,典型的方法如成像道集层析或立体层析等,但它们在反演精度及计算效率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数据域中,反射波时差的精确测量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从叠前地震数据的稀疏表达与特征分解出发,利用特征波场分解和包络走时定义准则,提取叠前地震数据的运动学信息,并构造了特征数据体(包含地震波的斜率、走时及子波波形)。通过分析特征波在地下的聚焦特性,提出了一种反射波残差(时差或者地下偏移距)的自动测量方法,避免了地震波振幅对反射波运动学信息拟合的影响。基于反射波残差,提出了一种特征波反射层析反演(characteristic reflection inversion,简记为CRI)方法,通过极小化反射波时差或地下偏移距实现背景速度反演。理论分析可知:反射波时差测量方法仅适用于二维模型,而地下偏移距测量方法可以适用于二维和三维模型,因而其适用性更广。在数值计算方面,反射波残差目标泛函的梯度可以用波动理论计算,也可以用射线理论近似。出于计算效率的考虑,利用射线理论计算泛函梯度并结合梯度去噪方法,实现低波数的速度更新。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无需长偏移距观测数据或低频信息,对初始模型依赖性低、计算效率高,且整个反演流程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可以为后续的宽波数带速度建模提供较为可靠的低波数背景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82.
非完全弹性介质的地震波吸收与频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完全弹性介质会引起地震波的传播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从而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因此在地震波正演和反演中需要十分重视对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问题的研究。本文在分析造成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的机理及其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Boltzmann提出的线性非弹性介质本构关系,以Kjartansson常Q模型为例,系统推导了该模型的吸收系数及相速度频散关系,并全面分析了8种非完全弹性介质模型的能量吸收、相速度频散关系与特征,可为非完全弹性介质品质因子Q值估计以及反Q补偿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3.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 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相似文献   
84.
地震波反演成像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波形反演、旅行时层析、最小二乘偏移和偏移速度分析具有相同的反演框架,以Bayes 估计理论 为基础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证明了全波形反演能够利用最多的地震信息,但多重因素的叠加 加大了其实用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以特征波形反演为指导,对提取的地震波场的特征化信息进行了 地震反演,并对其反演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85.
A Web-Based System for Remote Data Browsing in HT-7 Tokama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7 is the first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device for fusion research in China.Many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HT-7 tokamak since 1994 with numerous satisfactory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fusion research field. As more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 is required with other fusion research laboratories, remote access to experimental dat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rder to raise the degree of openness of experiments and to exp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web-based remote data browsing system enables authorized users in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locations to view and search for experimental data without having to install any utility software at their terminals. The three-tier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in client technology are used to operate the system effectiv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ts functions, focusing on three main poin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tiers, the data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raw data on web pages.  相似文献   
86.
标量地震波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频率-空间域优化有限差分算子地震波场模拟方法.推导了频率-空间域双程波高阶有限差分算子,计算了9点有限差分系数;提出了一种节省内存的存储策略,对稀疏矩阵和稀疏矩阵LU分解后的矩阵采用了节省内存的存储策略,使内存空间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本方法进行具有生产规模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推导了依赖于频率的最佳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获得了很好的吸收效果.洼陷模型和Marmousi模型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方法可行且有效,在节约计算机资源的同时,计算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87.
基于胜利典型地质模型的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照明分析技术以地震波传播理论为基础,面向特定地质目标进行观测系统设计来得到最佳照明的地震数据,进而得到最佳的成像效果。本文定义了最佳照明数据体、最佳照明的概念,指出对特定速度场而言,最佳观测系统是客观存在的,最佳观测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找到逼近该客观存在的最好的观测系统。本文基于胜利油田典型地质模型研究了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分析照明阴影区的形成原因,结合对模型数据实验的效果分析,对单程波和双程波照明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指出单程波照明具有计算优势,双程波照明能够更好地保持波传播特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机群的概念,重点介绍了Beowulf集群.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eowulf PC集群,并详细介绍其软硬件的配置.最后,通过对MPI的介绍,结合实例,对系统进行了性能评测.此系统已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划分测试与随机测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划分测试和随机测试在不同的假设模型下(确定模型和不确定模型)进行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在确定失败率的假设下,随机测试优于划分测试;而在不确定模型的假设下,划分测试优于随机测试。该结论对软件测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作为中国主要核聚变试验基地的中科院等离子物理所采用了PCI总线采集系统作为现有的HT-7托克马克和建造中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HT-7U托克马克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