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研究实验台,分别利用干燥氮气及空气作为破空气源,进行了低温容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排放试验和无排放试验。排放试验中测得了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排放率并计算了热流密度;无排放试验中测得了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压力上升情况和液体的温度分层。试验结果表明,导入复合型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绝热夹层的气体种类对其完全真空丧失后的响应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低温绝热气瓶内液体的蒸发规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充满率为90%的175L高真空多层绝热气瓶为例,采用液氮为工质,研究了日蒸发率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实验记录了5种不同饱和压力下的气体流量、环境温度、环境压力等,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比较。结果表明,气瓶的日蒸发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同时日蒸发率的波动也越大,且环境温度对日蒸发率的影响出现延迟。  相似文献   
23.
真空吸气剂吸氢后样品的热解动力学及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以氮气为载气,对真空吸气剂吸氢后的样品进行了热解实验。含100%PdO的吸气剂吸氢后的热解分为PdO脱氢、Pd脱氢和PdO分解三个区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202~284℃,593~780℃和800~900℃。PdO吸氢是物理吸附,Pd吸氢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热重分析的升温速率设定为20℃/min。Ag2O分解与样品脱氢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593~780℃的热解区间。吸氢后样品的热解动力学采用3个一级反应来描述。在不同的升温速率和PdO含量的情况下,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其反应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常压下,随着吸气剂中Ag2O含量的增加,其活化所需的最高温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4.
在液化天然气流程中,影响流程性能的参数很多。文中分析天然气的入口压力、温度、各摩尔分率和各个换热器热端面的温差对流程制冷剂流量、压缩机耗功、冷却水的冷却量、丙烷预冷量的影响;并指出这些流程性能受哪些流程参数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25.
半冷半压式液化石油气船再液化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液化装置是半冷半压式液化石油气船的关键设备,在保障液化石油气船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对大型半冷半压式液化石油气船再液化装置适用的制冷循环类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液化热力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对低温液化流程进行了热力计算与优化,最后对再液化装置进行了有效能分析,提出了减少再液化装置有效能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小型撬装式LNG装置的流程模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小型撬装式LNG(液化天然气)装置的流程研究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液化流程的评价,分别从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和膨胀机液化流程中选择了极具代表性、性能最佳的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和N2-CH4膨胀机液化流程,并结合液化流程的发展趋势,综合多种液化流程的优点,提出了节能新型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对以上液化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比较了流程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节能新型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简便灵活、能耗低、液化率高,适应于小型撬装式LNG装置.  相似文献   
27.
28.
烧结多孔层通道内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垂直烧结多孔层通道内道间隙、粒度、层厚及视观高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在同一热流下存在一个最佳通道间隙及粉末粒度范围。适当增大多孔层厚度将有利于沸腾传热系数的提高,而热虹吸高度的降低将不利于沸腾传热系数的增大。  相似文献   
29.
在总结多年来系列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垂直烧结多孔层上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描述了多孔层内沸腾热及流运过程,同时考虑了多孔层上液膜流速及厚度对多孔层内气流流动及传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为潜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30.
低温推进剂弹状汽泡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状汽泡形成过程的准确预测对于分析和预防低温推进剂的间歇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竖直推进剂管内汽泡的碰撞及聚合机理, 建立了描述这一过程的MUSIG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竖直低温推进剂输送管内的汽泡起始聚合高度、弹状汽泡形成高度以及汽泡尺寸分布等重要参数, 为间歇泉现象的研究和抑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