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纯铁上电聚合苯胺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在纯铁阳极上聚合了苯胺膜,并用多种电化学和表面分析技术检测了聚苯胺修饰铁(Fe/PA)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膜对铁基金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强碱性到弱酸性的水溶液中,Fe/PA 的腐蚀电流密度比纯铁降低了三个数量级。其过钝化电位则明显正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参比电极技术(SRET)对钢筋在含氯离子的碱性体系下中点蚀行为和缓蚀剂对钢筋再钝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无论氯离子存在与否,微腐蚀点始终存在,且是不稳定的,氯离子只是形成宏观点蚀的必要条件。所用缓蚀剂中只有亚硝酸钠才能抑制已出现的宏观点蚀。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Ti表面构筑不同的TiO2纳米管阵列膜。采用XRD、SEM、XPS表征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组成。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及电位随时间变化的测试,考察TiO2薄膜的光生阴极保护效应。结果表明薄膜主要由锐钛矿型的TiO2纳米管阵列组成,当304不锈钢耦连于紫外光照下的TiO2薄膜电极时,其界面反应电阻变小,电极电位显著降低,说明TiO2纳米管薄膜能够对不锈钢产生良好光生阴极保护效应,特别是掺Fe的TiO2薄膜在光照时可使不锈钢电位降低约450mV,而且在暗态时也能较长时间保持对不锈钢的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NO_2~-和Cl~-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NO_2~-和Cl~-对钢筋在不同pH值的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钢筋耐蚀性与溶液的pH值,以及NO_2~-和Cl~-的浓度相关,pH值的降低和Cl~-浓度的增高都会使钢筋的耐蚀性降低。在含Cl~-的模拟液中,随着NO_2~-浓度升高,钢筋腐蚀速率降低,在pH值为12.50和10.50的溶液中,当[NO_2~-]/[Cl~-]≥0.4时,NO_2~-对钢筋具有良好的阻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电化学直流极化和交流阻抗技术,通过控制光照和溶液化学组分,研究了半导体硅片/氢氟酸体系的电化学特性和半导体性能.对p(100)和n(100)两种硅片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有光照条件下硅/氢氟酸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很容易发生且起着主导作用,而黑暗条件下硅片则处于消耗期,电化学反应难于发生,因而其半导体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溶液中有微量铜存在时,硅/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将被加速.通过单独研究两种硅片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半导体硅片在氢氟酸溶液中形成的p-n接点行为,并通过考察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光照条件和沉积时间对铜在硅片上的沉积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铜沉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研究稀释氢氟酸溶液中PPb浓度水平的微量铜杂质对硅片表面的污染极为有效,有望用于半导体硅片表面铜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化学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亚硝酸钠和D-葡萄糖酸钠复合缓蚀剂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阻锈作用.结果表明,复合缓蚀剂主要起阳极型缓蚀剂作用.含3.5%NaCl,pH值为11.00的模拟液中加入含5g/L亚硝酸钠的复合缓蚀剂后,钢筋的腐蚀电流降低至未加缓蚀荆的1%,缓蚀效率达99%.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的腐蚀机理与新型防护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混凝土混凝土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讨论了 混凝土设计、施工、和维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节约能源、资源的和保护环境的角度,介 绍了新型的防护方法,包括新型混凝土、新型外加剂、新型杀菌剂、新型电化学驱氯和再碱 化技术,新型涂料等.  相似文献   
18.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对在3%NaCl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衍生物4-羟基苯并三氮唑(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与BTA相似,在较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随着电位负移,铜电极表面吸附的分子形式的BTA或4CBAT数量增多;4CBT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复配使用时以BTA吸附为主,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双相不锈钢在含硝酸体系中的优选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双相不锈钢在氧化性的HNO3 HCl、HNO3 NaCl、HNO3 FeCl3 3种体系中两相的腐蚀差异.通过动电位极化实验,用SEM和EDS对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和两相的鉴别,发现奥氏体相是优先腐蚀的相,在HNO3 HCl和HNO3 NaCl中随着CL^-浓度的增加,两相的优选腐蚀更加明显。但在HNO3 ReCl3中。低浓度的FeCl3会掩盖两相的优选腐蚀,而高浓度的FeCl3不存在这种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20.
扫描微电极法测定金属微区腐蚀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布是研究金属局部腐蚀的重要手段。本文在评述了目前利用扫描电极测量金属表面电位分布的各种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实验系统。文中阐述了本方法的电化学理论基础,提出了获得外径低达数微米且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 Ag/igCl参比电极,设计制造了微参比电极在样品表面附近自动扫描的机械装置,研制了具有高输入阻抗,强抗干扰能力的电位分布测定仪器,还介绍了测量电流密度分布等方法。本实验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整套装置简易可行,能满足测量实际腐蚀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