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位于油田北东部,开发面积0、36km^2。北东块葡I1—2油层纯含油面积14.9km^2,平均有效厚度12.3m,中部深度为930~1220m。该区块96年7月开始注聚,2000年11月全部转入后续水驱。目前全区含水为95.9%,日产油只有929t,已进入后续水驱特高含水阶段。为充分利用油田的天然气资源,探索厚油层内部剩余油挖潜的有效方法,我们开展厚油层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02.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油气藏的开采,储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发生相应变化。大量的实验表明,孔隙度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范围较小,而渗透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应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得到的结论是低渗透砂岩具有很强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及弱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引入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对孔渗随应力的变化关系进行重新校正和评价,表明随着应力变化,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变化不大,而渗透率变化较大。而用双重有效应力计算出来的结果比用Terzaghi有效应力计算结果要小得多,表明低渗透储层对有效应力并不是非常敏感的,这在于按照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在计算本体有效应力时已在孔隙压力前乘上了一个修正因子,故在开发过程中地下岩石有效应力的变化范围就减少了很多,所以渗透率的变化幅度也就相应地减小了很多。  相似文献   
103.
低渗砂岩储层岩石应力敏感实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erzaghi有效应力是外应力减去内压的差值,因此,增加同样大小的围压和降低同样大小的内压其有效应力的变化大小是一样的。实验室通过改变外压来改变净应力,和实际开采过程中围压不变降低孔隙流体压力改变净应力,测定的孔渗随净应力变化的结果是一样的。改变外压测定孔渗随净应力变化,得到的结论是低渗岩心比中高渗岩心对净应力和有效应力更敏感,而孔隙度对它们均为弱敏感。通过引入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对开采过程中有效应力随净应力的变化关系进行了重新校正和评价。结果表明,低渗岩心虽比中高渗岩心对有效应力更敏感,在衰竭开采过程中,净应力变化虽然很大,有效应力的变化率非常小,导致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4.
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作用的挥发油气体系相平衡计算模型。针对我国某个实际挥发油藏 ,利用研制的相态模拟分析软件分别对该油气体系的毛细管压力、泡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液相含量和相对体积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 ,讨论了毛细管压力作用对挥发油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国内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提高或改善石油采收率(EOR或IOR)是油田开发永恒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对世界注气EOR技术的发展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注气油藏描述、水气交替(WAG)混相驱、近混相驱、轻油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采油、应用水平井进行气驱及注气单井吞吐等重要问题。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出发展我国注气事业的关键是气源问题,应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前,要抓住汪气驱先导试验,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好技术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06.
数值模拟比值法计算水驱气藏体积波及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气藏体积波及系数不仅可以反映当前的水驱体积波及情况,而且在确定气藏最终采收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判断气田开发状况和调整效果的重要参数。文中在考虑地层流体及孔隙体积影响的前提下推导出了被波及网格含气饱和度上限值R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判定水侵前后网格含气饱和度的比值与R的差值来确定气藏被波及网格数,从而计算水驱气藏体积波及系数。该方法消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流体及固体状态的变化对网格气体饱和度所带来的影响,并引用数值模拟实例来说明比值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气藏渗流数学模型解析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方法是在拉式空间运用格林函数法进行求解,但这个解无法反演到实空间而获得解析解.根据拉式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性质引入了附加函数,得到了形式简明的实空间上的解析解.通过对比多组解析解和数值反演的结果表明该解析解的计算精度在5%以内,因而此解析解可以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气井连续携液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气藏中天然气常常和一些液相物质一起产出。若天然气没有充足的能量把液体举升出地面,液体将在井中堆积形成积液,影响气井的生产能力。有时气井积液会完全压死气井。已有许多气井连续排液关联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采用正确的气井连续排液临界流量计算关联式,确定气井的合理产量,对Min LI和Turner et al的气井连续携液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的内容包括:(1)液滴在高速运动气流中的形状;(2)曳力系数;(3)临界流速计算公式;(4)用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Min LI和Turner et al的气井连续携液模型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Min LI气井连续排液公式计算的临界流量与实际的生产情况吻合。为了便于现场应用,还导出了临界流量和产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微CT扫描技术建立来自WD区块4块岩样的三维映射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水驱油模拟。基于微观驱油效率和含残余油孔隙比例随各因素的变化关系,对影响孔隙中残余油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喉比以及配位数分别对孔隙中残余油形成的可能性及残余油饱和度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建立网络模型,模拟计算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探讨几种孔隙微观结构属性与其关系,分析润湿性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孔隙结构对于水湿岩石的岩石电性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