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3篇
工业技术   100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谢敏  李嘉琪  田峰 《通信学报》2020,41(4):143-149
为了评估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FeW的安全性,提出并讨论了一种针对FeW算法的差分故障攻击方法。该方法采用单字节随机故障模型,选择在FeW算法的最后一轮右侧引入单字节随机故障,利用线性扩散函数的特点获取差分信息,并基于S盒差分分布统计规律实现密钥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平均47.73次和79.55次故障注入可以分别完全恢复FeW-64-80和FeW-64-128的主密钥,若在恢复密钥过程中加入210的穷举计算,所需平均故障注入次数分别降至24.90和41.50。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攻击FeW算法。  相似文献   
22.
石墨烯是一种由平整的单层碳原子密集堆积成二维蜂窝晶格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等特性,在生物医药、材料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石墨烯在以上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尽管有大量研究表明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但是部分研究却发现石墨烯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石墨烯粒径小,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可能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模拟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易获得实验无法获取的动态结构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制药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石墨烯与细胞膜、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从而评估石墨烯可能存在的生物毒性,为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新型复合吸附剂在吸附式冷冻机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台采用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式冷冻机组,并对该机组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复合吸附剂在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72W·m-1·℃-1和0.56W·m-1·℃-1,复合吸附剂的强导热性能结合吸附单元管翅片强化换热,使得吸附床在冷却和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系数达到了745.4W·m-2·℃-1和832.6W·m-1·℃-1,与以前类似的系统相比,性能分别提高了265%和300%.吸附剂的平均吸附速度达到了3.5×10-4kg·kg-1·s-1,比文献中的平均吸附速度提高了30%.说明新型复合吸附剂不仅可以提高吸附床的传热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大大缩短了吸附式冷冻系统的循环周期,提高了机组单位质量的制冷量. ℃<'-1>,复合吸附剂的强导热性能结合吸附单元管翅片强化换热,使得吸附床在冷却和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系数达到了745.4W·m<'-2>·℃<'-1>和832.6W·m<'-1>·℃<'-1>,与以前类似的系统相比,性能分别提高了265%和300%.吸附剂的平均吸附速度达到了3.5×10<'-4>kg·kg< -1>·s<'-1>,比文献中的平均吸附速度提高了30%.说明新型复合吸附剂不仅可以提高吸附床的传热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大大缩短了吸附式冷冻系统的循环周期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析了2018年至2020年贺州市3县2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情况,得出贺州市各县(区)食品安全状况。近3年来,贺州市食品安全总的抽检量分别为1 308批、2 226批、7 466批呈递增趋势,而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2%、4.2%、1.7%呈递减趋势,总体水平良好。根据不合格项,总结出风险较高的食品类别有酱腌菜、茶叶、餐饮食品等,风险高的项目主要有农药残留、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贺州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5.
缝合连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多种缝合方向、 搭接长度和缝合密度对缝合连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并与三维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缝合连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与三维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相比 ,拉伸强度下降了 25 %~50 % , 初始模量下降了 35 %~55 %; 搭接长度对拉伸强度和模量的影响较大 , 拉伸性能随搭接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 , 当搭接长度与试件宽度的比值在 2. 5 左右时 , 试件的拉伸性能较好 ,与未缝合的三维整体编织试件相比 , 仅下降了 25 %; 相对而言 , 中密度缝合试件的拉伸性能最优 ; 缝合方向对试件拉伸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6.
采用自由空间法研究不同碳纤维体积分数、不同型号和产地碳纤维的2.5D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波传输性能,测试2.5D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散射参数S,计算其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吸收损耗、透射率和反射率。结果表明:2.5D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电磁波传输过程中以吸收电磁波为主,最佳吸收波段为Ku波段(12.0~18.0 GHz);碳纤维种类对2.5D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的影响较小;碳纤维束越粗,2.5D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7.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长戴型镜片曾在隐形眼镜市场上风靡一时。千百万视力受损者可以保持视力完全清晰长达30天而不用配戴框架眼镜或避免日戴型镜片带来的不便。其间,长戴型隐形眼镜迅速发展。然而,这种镜片犹如昙花一现。其时,有关长戴型镜片引发角膜炎的报道日益增多,而媒体也十分关注恶性事件。为此,美国的生产商自动将长戴型镜片的配戴时间缩短至7天。 然而,当问到隐形眼镜最终需要的特点时,大多数医生还会提到长戴型隐形眼镜,并称这种产品是隐形  相似文献   
28.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有代表性的几种针叶木和阔叶木原料中金属元素分布及含量,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原料的不同部位中金属离子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各种木材原料中都存在由多种金属离子构成的复杂体系;不同种原料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和成分存在着很大差异;针叶木Fe、Mn 含量显著,高于阔叶木;同种原料中,边材金属离子含量一般高于心材;不同生长环境会导致木材金属离子分布出现差异。纸浆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原料本身,因此对金属离子含量不同的原料,纸浆漂前的除过渡金属离子预处理条件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29.
该文研究了不同参数(测试速率、形变量)设置对食用槟榔卤水质地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量会导致槟榔卤水TPA测试结果中各指标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形变量与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2=0.78~0.85),与弹性、回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2=0.333,R2=0.795),而测试速率对各指标参数的影响较小。经过分析得知,测试速率为1.00 mm/s,形变量为40%较为合适。通过多项式拟合模型对硬度、咀嚼性和回复性进行回归方程拟合,拟合度R2分别达到0.999 37,0.999 45,0.997 99,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食用槟榔卤水质构的预测分析。该研究可为优化槟榔卤水质构测试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生态水力学法在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建成后造成坝后119 km的减水河段为例,用生态水力学法计算了减水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得出为满足减水河段鱼类的生存及繁衍,枯水季节猫猫滩闸址处必须保证下泄45 m3/s流量,在该流量下,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中95%左右河段水深、流速、水面宽、湿周率、过水断面面积、水面面积等水力因子可满足河道内鱼类的生存繁衍;水温的变化不会影响河道内鱼类的产卵;鱼类适应的缓流、急流、浅滩、深潭等水力形态的位置发生变化,数量保持不变。总的来说,水生生物的生物量将随着河道流量的减小而减少,但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该实例为生态水力学法计算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